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滁州“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系列報道之二:

安徽滁州:不負綠水青山 發展再添動能

張磊 胡雨鬆
2022年07月22日09:5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2年初,安徽公布的上一年度16市GDP排名中,滁州市以3362.1億元的經濟總量,坐穩安徽“第三城”。“十四五”開局,滁州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交出一份綠色發展的優質答卷。2021年以來滁州市多項指標創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佳,今年截至6月15日,PM2.5平均濃度39.8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

生態修復,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滁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環境“秀”起來的同時,讓老百姓的錢袋子也鼓起來。

滁州市區依著琅琊山,傍著西澗湖。人民網 王銳攝

滁州市區依著琅琊山,傍著西澗湖。人民網 王銳攝

昔日滁城大水缸,如今城市充電寶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公元781年,韋應物出任滁州刺史。為官期間,韋應物時常獨步郊外,一日走至城西,被西澗湖清幽春景吸引,寫下代表作《滁州西澗》。

對滁州而言,西澗湖不僅僅是城市名片,更是事關城市用水安全的“大水缸”。

西澗湖又名城西水庫,根據早年規劃,西澗湖水源地區域內,曾長期有居民和企業在此生活生產。2017年以前,西澗湖水源地附近散落著多家養殖場,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流進了西澗湖。

房屋拆除后的西澗湖核心區。人民網 王銳攝

房屋拆除后的西澗湖核心區。人民網 王銳攝

“水庫一級保護區都在正常水位以下,不涉及企業和居民。二級保護區范圍內有居民長期居住,成為近年西澗湖保護的難點。”西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寶俊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二級保護區內最多時有居民多達8900人,再加上少數散亂污企業的存在,給西澗湖水源地保護帶來難度。

滁州市地勢西高東低,西澗湖水質直接關系到整座城市居民的用水質量。2021年以來,滁州市對保護區內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狀況進行摸排,針對區域內集體和國有土地交錯情況,開展西澗湖環境保護房屋征遷行動,成立15個專門征收工作組,鼓勵核心保護區域內的居民進行搬遷,先后完成1976戶房屋征收,並在今年3月底完成核心區內房屋拆除。

針對少數無法搬遷的居民,滁州市和琅琊區兩級累計投入7900萬元,在水庫二級保護區和部分准保護區建立起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納管工程,未來保護區居民產生的生活污水將匯入滁淮高速管網,經污水廠處理后再進行排放,目前工程已經竣工。經過保護改造,2021年以來,西澗湖水質穩定達標,在2022年上半年,西澗湖水質已實現優於國考斷面III考核標准。

航拍西澗湖,又名城西水庫。人民網 王銳攝

航拍西澗湖,又名城西水庫。人民網 王銳攝

經過治理的西澗湖,已成為亭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如此,淨化后的“大水缸”還搖身一變,化身為城市提供清潔能源的大型“充電寶”。

在西澗湖緊鄰的琅琊山脈上,琅琊山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正平穩運行,這座電站樞紐由上水庫、下水庫、水道系統、地下廠房系統和地面開關站等五部分組成,西澗湖就是其中的下水庫。項目負責人白會峰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安徽省目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抽水蓄能電站共有四座,琅琊山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就是其中之一。電力系統電力富余時,電站利用電能將抽水到高處儲存﹔在電力不足時再放水,西澗湖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相當於是在西澗湖上給滁州市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充電寶”。

琅琊山抽水蓄能電站以清潔、環保、生態的方式承擔滁州電網的各項保障任務。截至2022年5月底,電站累計發電啟動20647次,抽水啟動15159次,累計發電97.94億千瓦時,抽水121億千瓦時,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貢獻了滁州力量。

泛舟池杉湖。人民網 王銳攝

泛舟池杉湖。人民網 王銳攝

治城先治水,水淨城景新

經過多年攻堅,滁州在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滁州市在空氣質量、空氣優良天數、PM2.5、PM10等多領域均完成達標,改善幅度位列全省前列。

河道干淨,空氣清新,城市更靚麗,這是不少滁州市民的共同感受。

在滁州市來安縣,縣城三裡河公園已經成為周圍居民茶余飯后散步的不二去處,“以前是誰住得離河近,誰就遭罪﹔現在是誰住得離河近,誰就愜意!”居民陳大爺笑著說。

來安縣城水系發達,來安河穿城而過,擔負著城區及周邊工農業用水、泄洪排澇等重要功能。2016年以前,由於城區內水系自淨能力不足,再加上排水體系大多為雨污合流制,管網為明溝、暗渠與暗管相結合,淤積,滲漏、溢流情況較嚴重,造成河道出現異味,引起周邊群眾不滿。

為了解決城區內水污染問題,近年來,來安縣實施內城河水系綜合整治,做到水清、岸綠、景美,從源頭上解決水污染問題。通過在二裡河、三裡河、楊廟干渠等河道建設8座補水及活水循環泵站,6座溢流堰和活水循環管道,保証河道水位及水體流動性。同時結合曝氣、復氧等河道生態修復措施,達到水源補給、生態修復、水質淨化、促進循環的河道治理效果。

來安縣副縣長余成峰介紹,“治城先治水,首要是活水”,為了維持河道良好的生態環境,增強河流的自淨能力,並保証河道的景觀效果,需要在旱季時對現狀河道加以補水,同時依靠“造流”,即將河道下游水體提升至水系上游,形成水體循環,提高水體流動性及復氧能力,增強水體自淨能力,既能滿足河道生態的要求,又能提升河道水質及水景觀效果。

池杉湖中鳥類嬉戲。呂華攝

池杉湖中鳥類嬉戲。呂華攝

環境綠起來,居民富起來

在滁州市的最東部,安徽省與江蘇省交界處,藏有一片華東地區最大的池杉林——池杉湖濕地公園。池杉湖濕地公園佔地面積近6000畝,公園內有池杉5萬多棵,形成了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水上森林”濕地景觀。

早年間,池杉湖濕地是長江下游典型的沿江低窪積水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滁州市來安縣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在水澇嚴重的低窪淺灘,成功營建起池杉林,這也是池杉湖濕地公園的雛形。此后數十年間,由於河流改道,河水長期浸沒,這片池杉林形成了水中有樹、樹下有魚、樹上有鳥的“水上森林”。

鳥類天堂——池杉湖。人民網 王銳攝

鳥類天堂——池杉湖。人民網 王銳攝

據來安縣雷官鎮黨委書記朱曉軍介紹,自2005年起,當地政府全面對池杉湖周邊區域實施退漁退耕還濕,並邀請專家團隊等進行科學指導,進行了開墾掘渠、池杉補種、建設基礎道路及設施等工作。經過近四十年的發育演替和十七年的精心修復,池杉湖濕地公園現已形成分布池杉總數五萬多棵、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水上森林”濕地景觀,常年棲息於此和每年經此遷徙的鳥類總數超過10萬隻。

為了淨化水質,池杉湖濕地公園打造了2000畝藕塘淨水系統。“蓮藕能淨化水質,荷花極具觀賞性。在濕地周圍種植蓮藕荷花,不僅提升了水質,還有助於相關企業的發展促進產業振興,目前每年能帶動150名蘇皖農戶等參與就業,人均增收達4萬元以上。”朱曉軍說。

在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濕地公園的建設和發展,也帶動地方經濟和周邊群眾增收。當地政府協同池杉湖濕地公園打造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文化旅游、特色農業等項目,實現人居環境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生態環境和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同時創造出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過去一年裡,滁州市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蔚然鋪展,滁州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為美麗安徽建設貢獻出重要力量。隨著滁州市加大在生態環保項目上的投入,堅持科學精准治污,滁州市在改善生態環境,堅持高質量發展上將邁出新步伐,登上新台階!

相關新聞:

滁州“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系列報道之一:一區跨蘇皖,改革“試驗田”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