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10年撥付補償資金57億元 守護“一江碧水出新安”

楊賽君
2022年07月01日11:1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

新安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是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改革試點,2012年以來,皖浙兩省加強溝通協商,實施三輪試點,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和實踐經驗。

人民網安徽頻道從安徽省財政廳獲悉,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實施10年來,中央及皖浙兩省累計撥付補償資金57億元,有力支持改革試點,新安江跨省界斷面水質連續10年達到皖浙兩省協定的生態保護補償考核要求,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淨水,千島湖水質實現同步改善。

俯瞰新安江第一灣。人民網 張俊攝

俯瞰新安江第一灣。人民網 張俊攝

三輪試點為了什麼?

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的大力推動下,皖浙兩省正式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根據流域水文特征和水質國考要求,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實施以P值(由高錳酸鹽、氨氮、總磷、總氮四項污染物指標和水質穩定系數、指標權重系數組成)為主要內容的補償標准體系。

2012-2014年為第一輪試點,中央財政每年出資3億元,皖浙兩省每年分別出資1億元,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准(P≤1),浙江撥付給安徽1億元,反之安徽撥付給浙江1億元,中央財政3億元全部撥付安徽省。

2015-2017年為第二輪試點,突出“雙提高”,提高資金補助標准,皖浙兩省出資由1億元提高至2億元﹔提高水質考核標准,水質穩定系數由0.85提高至0.89。

2018-2020年為第三輪試點,中央財政統籌資金給予支持,皖浙兩省每年各出資2億元,考核標准較前兩輪更高。 

在兩省共同努力下,2012-2014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三輪試點接續開展並取得豐碩成果。目前,新安江生態補償仍在延續,皖浙兩省正積極推動將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升級為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推動將生態補償工作提升至區域發展戰略。

俯瞰新安江第一灣。人民網 張俊攝

俯瞰新安江第一灣。人民網 張俊攝

生態補償做了什麼?

安徽將新安江生態補償和環境聯防聯控作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要內容。2020年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專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任第一副組長,下設綜合辦公室。綜合辦公室比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運作方式,由常務副省長兼任辦公室主任,並從財政等省直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

10年來,安徽各級財政部門累計投入206.95億元,有力支持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推進。與試點實施前相比,實現化肥使用量下降20%,農藥使用量下降31.3%,高效低殘留和生物農藥使用率提高至90%。黃山市累計建成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站點96個,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累計建成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站36個,形成覆蓋新安江流域主要河段及重要節點的自動監測網絡體系,實現流域水質連續動態監測和遠程監控。

此外,黃山市充分挖掘生態、文化等特色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精致農業。通過積極對接長三角消費升級大市場,統籌推進種養循環、農林牧業,培育壯大茶葉、徽菊、油茶、泉水魚等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綠色特色農業發展工程成效明顯,2022年一季度實現農產品電商銷售額近8億元。

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加大生態投入,構建社會化、多元化、長效化環境保護發展模式,推動新安江綠色發展基金轉型升級,以專精特新基金為主的產業基金完成首期規模10億元全額投放,其中5個投資項目完成IPO上市。用足用好亞行低息貸款,與國開行達成新安江綜合治理融資戰略協議,推動“十大工程”圓滿收官,累計完成投資約41億元。

安徽省財政出台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和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以水質改善為導向的全過程資金管理體系和績效評估機制。黃山市制定實施全國地級市首部有關專項政府規章《河湖長制規定》,出台《新安江流域突發事件應急方案》等超過70個流域制度管理文件,健全管理體系。

俯瞰歙縣深渡碼頭。人民網 張俊攝

俯瞰歙縣深渡碼頭。人民網 張俊攝

貢獻“新安江方案”

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實施10年來,生態效益顯著、經濟效益遞增,制度效益凸顯。

通過實施一批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項目,流域地區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功能整體提升。黃山市建成城鎮污水主干管網320公裡,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全市森林面積達120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77.4%提高到82.9%,實現以“萬畝林海”涵養“一江清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常年保持在95%以上高位水平。新安江跨省界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高質量清水,千島湖水質實現同步改善。

流域地區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生態農業和新型工業,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種好“搖錢樹”、打好“特色牌”。2021年黃山市茶葉產值達40多億元,山泉流水養魚產業綜合產值突破7億元,生態“含綠量”正逐漸變成發展“含金量”,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試點工作入選2015年全國十大改革案例,亮相中央“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入選中組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攻堅克難案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寫入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近年來,安徽省不斷推廣“新安江經驗”,先后建立健全皖蘇滁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全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等一系列聯系省內省外,覆蓋重點流域和全流域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有力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為范本的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在全國其他10個流域、15個省份復制推廣,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安江方案”。

據介紹,下一步,安徽將持續推廣“新安江經驗”,持續推深做實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共同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機制共創、生態共保、環境共治、產業共興、基礎共聯、發展共享的新模式,努力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區,為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示范樣板。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