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桐城:聚力產業興旺賦能鄉村振興

2022年05月11日10:5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年來,桐城市以產業興旺為抓手,通過搭建產業平台、培育產業項目、壯大產業主體,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小小碧根果結出“致富果”

走進桐城市新渡鎮九重村,漫山遍野、道路兩旁和房前屋后都是一棵棵長勢喜人的碧根果樹,務工的村民正在果林裡進行移栽苗木、修剪樹枝等林間管理。

“為盤活荒山土地,前幾年,新渡鎮引進安徽富美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種植碧根果產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完成改造低產林、荒山荒地造林8000余畝,種植碧根果和花卉苗木。”新渡鎮宣傳委員趙健介紹道。今年1月,九重村成立種植合作社,與安徽富美達公司開啟“村企共建”模式,由合作社採購碧根果苗木,免費發放給村民栽種在自家房前屋后和道路兩旁,富美達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收獲的果實由公司統一收購。

九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洪葉燦介紹,碧根果一般3到5年挂果,到第六年左右,每畝收益不少於2000元錢。村民跟合作社是二八分成,80%歸村民,20%歸村種植合作社。該村今年將代勝村民組作為示范點,該組總計22戶,共整理出房前屋后空閑地大約35畝,每畝種植10棵左右碧根果,總計種植了350多棵,目前該示范點已經成型,該村還有30個村民組也在積極要求參加碧根果種植,后續工作將有序推進。

據了解,富美達公司基地已解決了當地12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年發放農民工工資160萬元,每年帶動基地周邊村民人均增收2萬余元。下一步,該鎮將同安徽富美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道探索“碧根果+”的模式,新建碧根果深加工廠房,開發碧根果鮮果、烘焙果、碧根果油、碧根果酒、碧根果果漿、碧根果甜品等系列產品,不斷推進碧根果標准化、產業化、安全化、品牌化,將碧根果打造成富民興村的綠色產業。

小小黑木耳採出“好錢景”

距離九重村一小時車程的黃甲鎮向陽村黑木耳種植基地晾晒大棚內,村民正在把剛採摘的新鮮黑木耳放到“晒床”上,用刷子攤平晾晒。暮春時節,向陽村30萬棒有機黑木耳又迎來新一茬採收,村民們熟練地採摘、攤晒,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桐城市黃甲鎮是個典型的山區鎮,鎮域依山傍水,光熱充足,雨水充沛,晝夜溫差大,這一氣候特征在轄區向陽村更為明顯。向陽村一直有種植椴木木耳的傳統,但產業不成規模,缺乏競爭力。2021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該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園。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黃甲鎮引進安徽谷益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一個從木耳菌種培育、種植、分揀、分裝、加工到物流銷售的現代化產業鏈生產基地。並為周邊農戶提供菌棒和技術指導,支持其種植木耳,以保護價收購農戶種植的產品,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黃甲鎮向陽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肖建文介紹,食用菌產業園目前初具規模,菌棒下地30萬棒,預計年產干有機黑木耳20噸左右,市場價約400萬元。下一步將繼續擴大規模,形成年產500萬根菌棒的產能,預計實現年產業收入6000萬元。

截至目前,黃甲鎮共流轉閑置土地73.02畝,菌類產品收益420萬元,為向陽村、三新村、水嶺村村級集體經濟淨增收10萬余元,帶動周邊村民務工收入超80萬元。

小小西紅柿搭上“智慧農業快車”

時值初夏,在范崗鎮楊安村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裡,成熟的西紅柿挂滿了枝架,工人們正忙著採摘,然后把它們分裝進紙盒,運往全國各大城市。

“我們這個智慧溫室大棚採用的是立體式、無土化、自動控溫技術栽培技術,年產番茄約2200噸,年產值約2500萬元。種植的西紅柿主要銷往長三角、大灣區,與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大型生鮮企業保持長期戰略合作,可以直接帶動當地就業100余人。”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蔡雪嬌說。

總投資10億元的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是由桐城市人民政府與中建材凱盛科技集團共同推進建設,是目前安徽省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智能玻璃溫室項目。引進來自荷蘭先進農業設施和種植運營技術,結合物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指導生產和銷售,實現生產過程可追溯。該項目不僅刷新了桐城市蔬菜生產模式,實現高品質蔬菜批量生產,也提升了桐城市設施農業的檔次。

近年來,桐城市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激活力,農業“強”的態勢不斷展現。截至2021年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12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98.73億元,同比增長25%﹔農村產品網銷額達到15.89億元,同比增長35.5%﹔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綜合營業收入達3.3億元、年接待人次38.1萬人次。如今的桐城,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潘月琴 劉歡)

(責編:劉穎、宮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