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發展”實現歷史性進步
就業水平穩步提升,社保體系逐漸完善,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健康安徽扎實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十年,安徽民生事業取得巨大進步,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安徽省更加突出創業帶動就業、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拓展就業新空間,積極就業政策迭代升級。在積極就業政策的影響下,安徽省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城鎮新增就業327.9萬人﹔“十三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342.9萬人。同時,就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不斷上升,已成為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
社會保障托底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全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著力構建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三五”期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實現統一,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准從2015年的每年3261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年7670元。
教育、醫療、住房建設……一項項民生事業發展迅速。2017年,安徽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實現全覆蓋,提前3年完成目標任務﹔截至“十三五”末,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到90%。全省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十三五”時期,安徽省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156.4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47.37萬戶﹔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9%和9%。此外,安徽省連續9年進入全國平安建設先進行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入選地級全國文明城市總數達12個、居全國第2位,入選中國好人總數1491人、居全國第1位。
民生工程已成為安徽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品牌。近年來,安徽省創造性地以項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實施33項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間,安徽省民生支出佔全省財政支出八成以上,其中,民生工程五年累計投入達到5260億元,惠及7000萬城鄉群眾,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現實利益問題,群眾獲得感得到進一步提升。(記者 王弘毅 田婷 吳量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