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遠離抑郁?用音樂療愈心靈 用運動愉悅身心

2021年01月12日09:30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編者按:情緒不高、心情低落,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有這種狀況的人有時會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有人說,現在一些人太脆弱,身體裡藏著一顆“玻璃心”。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遠離抑郁呢?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較之以往,當前整個社會抑郁症的發病率是呈上升趨勢的。

  抑郁症有一種很普遍的表現就是“空心病”心理,就是某個人在成長中內心沒有得到健康發展。一旦外在那些用於構建自我的指標撤離或坍塌,就容易抑郁,嚴重的就成為抑郁症患者。“空心”的人會很難找到活著的意義或者人生的真正意義,感受不到從內到外的動力。在物質上大踏步前進,在精神上無力和焦慮,這大概是近些年抑郁症多發的根源之一。

  音樂能療愈心靈

  人類好像天然就喜歡音樂,在提升積極情緒、減少負面情緒上,音樂有很強的功效。

  帶來愉悅的心情。音樂能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像食物、性愛、金錢一樣,讓我們感受到快樂。聽音樂時,一個人的體內節律,比如心率,會隨著音樂節奏加快或減緩,最后達到同頻共振。特別是當聽歡快激昂的音樂時,一個人的身體會合著音樂節奏而動起來,比如點頭、踏腳、用手敲擊桌面等。此外,許多人鍛煉時喜歡聽音樂,因為音樂可以起到調動潛能的作用,讓運動看起來不再艱苦費力。

  有助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溫暖人心。音樂能喚起過去美好記憶的作用。比如聽到自己當年婚禮上播放過的樂曲時,當時的難忘場景、美好回憶可能會一一浮現在眼前,讓人感到溫暖。音樂可有效地在收聽者腦海裡勾勒出視覺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是強效的刺激物。通過內心裡的視覺形象,聽音樂的人可以平復放鬆下來。

  有情緒感染力。與捕捉把握其他人的情緒相同,人們也能從音樂中感受到情緒。比如,悲傷音樂令人感到悲傷,歡快音樂讓人情緒高昂。這種“共鳴”能讓人覺得自己被理解,內心更平靜。

  有共鳴的歌詞能釋放隱藏的情緒。引起共鳴的歌詞會打動人的心弦,讓人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體驗釋放出來。

  飽睡一晚可緩解焦慮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曾發表論文稱,借助磁共振成像、多導睡眠監測等技術對18名年輕成年人的睡眠狀況和焦慮程度的研究結果發現,睡眠可以顯著降低焦慮程度,特別是深度睡眠。“我們發現了深度睡眠的一個新功能,它可以通過重組大腦連接,在一夜之間減輕焦慮。”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馬修·沃克說,深度睡眠似乎是一種天然的焦慮抑制劑。

  除上述研究外,研究人員還在以另外30人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了類似結果:前一天夜裡深度睡眠較多的人,第二天焦慮程度更低。另一項針對280人的網絡調查也表明,前一天晚上的睡眠質量和時長會影響第二天的焦慮程度。

  研究人員表示,患有焦慮症的人通常睡眠不好。

  運動是心情的“興奮劑”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東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馬健文表示,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中一種化學物質——內啡肽的分泌,它能使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

  內啡肽又稱為安多芬,是一種大腦分泌的類嗎啡激素。之所以稱作“內啡”,是指體內產生的類嗎啡物質的意思,它能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的止痛、讓人欣快的作用,相當於天然鎮痛劑。從功能上講,內啡肽除了能夠緩解疼痛,還能調整不良情緒,使人身心愉悅,抵抗哀傷﹔還能改善失眠,調動神經內分泌系統,提高免疫力﹔可以振奮精神,激發創造力和改善工作效率。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不願動,但躺著瞎想會讓心情更糟,建議精神狀態不好的時候,更要動起來。

  馬健文表示,並非所有運動都可以產生這種效果,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才能刺激內啡肽分泌,比如登山、籃球、羽毛球、跑步等,堅持30分鐘以上即可。但運動鍛煉也不是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過於密集和高強度的運動反而會導致更多的焦慮、更高的神經緊張度。建議每兩天一次,每次運動不宜超過90分鐘。缺乏運動或不宜進行高強度運動的人可以選擇快步走,從每天15分鐘,堅持一周后增加到20分鐘、半小時,循序漸進,讓身體慢慢適應,直到流汗為宜。

  馬健文認為,定期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釋放每天積壓的負面情緒,及時疏導。(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生命時報、北京日報)

(責編:劉穎、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