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到付騙局”黑色產業鏈

徐 海

2021年01月12日07:18  來源:安徽日報
 

  沒有買東西,卻收到一個到付快遞,打開發現是幾塊錢的地攤貨,價值遠遠低於到付款,寄件人地址和聯系方式也是假的。這是一種叫“盲發快遞”的常見詐騙手法。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個人信息,採用盲發快遞方式,普遍撒網,利用到付款和實際貨品價格差獲利。

  這種“到付騙局”已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大數據時代,不法分子利用系統漏洞在電商和外賣等平台獲取個人信息,再通過QQ群等方式進行非法交易。騙子和快遞公司合作,安裝快遞后台發貨系統,並篩除寫字樓、公寓等簽收率低的地址,專門發往居民小區。快遞公司及快遞員從“快遞到付”中獲利,甚至主動配合騙子,幫其填報虛假信息、代收錢款,致使騙局暢通無阻。受害人存在貪小便宜心理,或誤以為是親友贈送的禮物,在沒有開箱驗貨情況下完成簽收,事后覺得損失不大,維權成本太高,大部分人放棄維權,讓不法分子有恃無恐。破解“到付騙局”,必須針對產業鏈各個環節逐一擊破。

  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機制。騙子可以“精准”投遞,暴露出個人信息泄露日益嚴峻,影響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防止個人信息泄露,要從法律規范、行業標准、技術創新等方面持續加強保護力度,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嚴厲打擊不法分子泄露、交易個人信息。消費者網購時,盡量不要填寫詳細生活住址,避免個人居住信息泄露。

  嚴格落實快遞實名制。騙局中,快遞公司起到關鍵作用。如果快遞公司依法依規驗貨,騙子就不能使用虛假身份發貨。快遞公司應加強管理,在快遞攬收環節,嚴格落實快遞實名制,建立信息溯源追查機制,保証每個快遞可查到攬收人、發貨人。監管部門要嚴厲懲罰違規違法行為,督促快遞公司履行安全主體責任。

  不斷提高法律維權意識。如果消費者沒有簽收,騙局到此結束,產業鏈在終端無法變現。消費者在收到需要到付的快遞時,要先確定自己是否購買了該物品,或者詢問可能購買商品的家人或朋友。對來路不明的快遞拒絕簽收,不僅使騙子的伎倆落空,還讓騙子承擔運費。即使准備簽收,也要進行開箱驗貨。消費者被騙之后,不能因為損失小、怕麻煩就放棄維權,而應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責編:關飛、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