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健康”?“華佗故裡”這麼干!

韓震震

2020年12月10日09:25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譙城,古稱“譙”“亳”,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是亳州市唯一的市轄區,素有“華佗故裡、藥材之鄉”美譽。千百年來,獨特的歷史文化,讓“養生”在這裡非常盛行,中藥材更是銷往全球。

除了健身、中藥,當地人對“吃”也非常講究,哪怕在小菜館點個粉雞湯,老板都會放上幾片薄荷葉,透出食材搭配的精心。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吃”有了更高的追求。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們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譙城區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不斷推動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標准化和產業化,構建起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同時貫徹“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大力增加綠色優質糧食供給,既滿足群眾需求,又實現糧食產業提質增效。

傳送設備上的面粉。人民網王曉飛攝

高標准農田建設,旱澇都不怕

聶紅偉是譙城區大楊鎮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自己就種了1280畝地。種庄稼最怕各種災害,雖然今年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一年下來,無論是小麥還是玉米,他都迎來了大豐收。

其實,不僅是聶紅偉,他所在的聶橋村也都化解了各種困難。其中,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去年全村9860畝地全部進行了高標准農田建設,不但鋪設了電力灌溉管道,還疏浚了溝渠,讓旱澇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聶紅偉和工人整理倉庫中的玉米。人民網記者苗子健攝

多年來,對譙城區糧食生產影響最大的是澇災和旱災,於是在高標准農田建設中,全區把灌排工程作為投資重點進行集中治理,為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打下堅實基礎。

面對旱情,開關一鍵灌溉﹔面對澇情,也可以打開溝渠及時排水。今年春夏之交連續干旱,新建灌溉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7月份以來,暴雨持續集中,治理后的項目內澇面積較非治理區下降70%以上,為全區糧食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記者從譙城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已累計完成高標准農田建設81.48萬畝,同步建設高效節水灌溉10.45萬畝。今年9月,譙城區在安徽全省高標准農田現場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

發展綠色農產品,更多銷往長三角

今年的夏糧收購中,聶紅偉所在的合作社,小麥價格每斤比外面高出1毛錢左右,而且還不愁銷路,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合作社跟五得利、古井等企業簽訂了優質專用小麥訂單,選用符合要求的優質小麥種子。

小麥長勢如何?怎麼開展田間管理?運用物聯網、機械化,聶紅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26000畝地,實現了規模化、規范化種植,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大大降低,讓糧食質量安全在源頭得到更好把控。

像聶紅偉所在的合作社,譙城區還有很多。

譙城區開展糧食規模化、規范化、標准化種植。吳珍杰攝

近年來,譙城區不斷促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標准化和產業化經營,積極發展訂單生產,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截至目前,全區小麥、玉米和大豆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以上。2019年,全區發展優質專用小麥88.2萬畝,其中訂單農業就有69.6萬畝。

同時,譙城區還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支持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區建設,促進糧食綠色生產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

產品質量的把控,也讓優質農產品獲得了更大的市場。2020年,譙城區新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5家,農產品銷往長三角地區4300噸,同比增幅10.3%,銷售額9100萬元,同比增幅9.8%。

做好糧食大文章,奉上更多好產品

民以食為天,關鍵時刻如何確保糧食安全?譙城區交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成績單。

五得利亳州面粉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線。人民網記者苗子健攝

作為譙城區“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示范企業,也是安徽最大的面粉廠,五得利集團亳州面粉有限公司年初三就開工,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資的正常供應。

一方面確保糧食安全,一方面還要為消費者奉上更多好產品。走進五得利集團亳州面粉有限公司的品控室,10余名品控員每天除了檢驗產品,還會通過調整各種實驗,來調整原材料和加工精度。

“五得利一直專注面粉加工,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今年我們計劃再新增兩條小包裝生產線,雪花粉、顆粒粉、尚品高端產品生產線各一條,以進一步滿足客戶需求。”五得利集團亳州面粉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保紅說。

五得利亳州面粉公司品控人員對面粉批次進行檢測。人民網記者苗子健攝

安徽佔元面粉有限公司,是亳州本土面粉加工企業,今年以來,公司著重開展全麥粉、自發粉的創新研發,11月初,兩款新品的食品安全企業標准經安徽省衛健委備案后生效。

“全麥粉是校企合作的產物,更多地保留了小麥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營養價值更高。”安徽佔元面粉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楊明生介紹,公司擁有綠色原料基地10000多畝,獲得了直供長三角的資格。下一步,在嚴把質量關的基礎上,公司將會開展更多的創新,給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產品。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譙城區是亳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百余萬人在這裡勞作生息,舌尖上的美好記憶,飯碗裡的生活味道,每一粒放心糧食的背后,都是百姓的安穩日常。在現代農業基礎上打造更多綠色農產品,“華佗故裡”正在努力讓人們吃得更健康。

(責編:關飛、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