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基建項目名錄發布半年 入選項目建設碩果累累

2020年12月02日07:58  來源:合肥晚報
 

  “新基建”,新機遇。今年5月,安徽發布了全國首個新基建領域技術產品服務名錄,首批目錄中的896項技術將為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新引擎。時隔半年,這些項目建設情況如何?12月1日,記者走訪了成功入選名錄的三家本土科技企業,探訪下入選項目的建設進度以及企業發展最新進展。

  鈦靈信息:

  入駐“中國視界”即將推出電腦新品

  “今天,圍繞我們的生活、工作場景,大量AI技術正被應用至其中。但就某一項應用,無論是業內獨角獸,還是AI巨頭,都不可能一家公司訓練出所有的算法模型。” 在之前發布的《新型基礎建設領域技術產品服務目錄(第一批)》中,鈦靈信息所申報的“鈦靈AI算法市場”、“筆記本電腦/台式機手勢控制算法”、“Tiorb AIX”等三項人工智能服務技術和產品入選。這家位於包河區、專注人工智能創新的科技企業,還是Google AI技術推廣合作伙伴。據該公司運營總監丁啟晨介紹,團隊的工作主要是打造一個統一標准、場景豐富、資源共享的交易平台,通過對頭部AI企業算法模型的整合,以標准化規范打包輸出,讓登陸AI市場的企業可以同時選擇和調用多個算法進行應用開發。“換言之,就是打通供需兩側的AI界‘網上商城’。”

  入選首批新基建項目半年后,企業也拿出了相應成果——即將投放市場的“鈦靈AIX”迷你電腦。這款僅比手掌略微大些的四方小黑盒,堪稱“超級大腦”,內含人臉追蹤、手勢控制、智慧運動等十幾個模塊。“最主要的,是鏈接PC后編程簡單,能夠幫助青少年和創客群體,快速上手AI,可以說是一款兼具智能家居應用和寓教於樂功能的科學小產品。”據該企業技術人員補充介紹,AI界“網上商城”,雛形初現,“目前平台累計算法種類超過700種,入駐企業超過50家,應用領域涵蓋30多個產業,累計服務企業超過3000家。”

  值得一提的是,鈦靈科技即將入駐的,正是新基建元素豐富的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視覺產業基地——人工智能視覺產業港(中國視界)。據悉,在鈦靈科技的規劃中,未來,團隊將致力AI走進更多場景,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消費電子、文娛產業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賦能,以人工智能落地應用,助推城市數字經濟揚帆領航。

  清新互聯:

  11月發布了兩款5G智能視頻創新裝備產品

  5G類項目是安徽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技術產品服務的重點部分,清新互聯申報的“基於5G的超高清智能視頻應用及應急指揮系統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入選。

  時隔半年,該項目已結碩果,並且在今年防汛期間派上了用場。“7月份在蕪湖市抗洪搶險現場,智能應急布控球通過三腳架進行快速架設,對現場多個區域進行重點布控,大大提高了智能巡檢的效率。”據該企業負責人介紹,“智能巡堤”可視化應急系統正是新基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4G/5G無線高速網絡,實現實時可視化的前端災情災況超高清視頻回傳,遠程實時查看河道滲水、發生崩岸等情況,對巡堤查險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有效管理。發生險情時,可通過語音對講等方式實現遠程的災情指揮調度,實現人工巡查與信息化監控相結合的科學應對。”

  上個月,清新互聯作為十家高科技企業之一,亮相在“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新故事”科創微視頻中。當天,該企業也正式對外發布了兩款5G智能視頻創新裝備產品,這也是該企業項目入選后的“最大動作”。“一款是5G智能一體化警燈,一款是5G智能布控終端,與申報的應急技術息息相關。”據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力項目,企業在政務應急、公安執法、智慧電網等領域的智能化應用。“未來,企業也將推出一系列面向執法應急、安全生產、智慧政務等領域的創新型特色產品方案,大力推動無線智能視頻技術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和產業發展。”

  中科智馳:

  無人駕駛擺渡車已實現低成本量產

  在人工智能類別中,中科智馳入選的項目是無人駕駛擺渡車。新基建項目表內,該項目的創新點被清楚地記載為:通過無人駕駛技術與5G通訊技術的結合,無需司機,自動駕駛接駁人員,停靠不同站點,可應用在機場、大型廠區 、工業園區、風景區、主題公園、校區等多種室外場所。

  如今,藍圖變現實,中科智馳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擺渡車不僅實現了量產,還成為一款名副其實的“網紅產品”。“與市面上其他無人駕駛擺渡車相比,這款車最大的特點是成本控制在10萬元以內,這種成本控制對我們的技術要求更高。”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能在短時間內研發成功,得益於城市為產學研成果轉化提供的優良環境。“籌備階段,合肥創新院就引入一支專注智能移動機器人、無人駕駛等領域的技術團隊,並以知識產權、現金出資等形式,幫助團隊完成股權頂層架構設計。”

  如今,這款無人駕駛擺渡車不僅在合肥包河智匯工園、安徽萬通學院進行運營示范,還出現在廣州、南京、揚州、株洲等地進行應用。“從規模上來說,我們還是初創型小微企業,但團隊人員和公司規模正持續擴大,成為國內無人駕駛領軍企業是我們的目標。后續,我們會借力城市產業基礎繼續推動傳統車輛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

(責編:吳西露、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