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雲:緊扣“三聚焦”“三基”開展民政工作

2020年11月28日18:35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安徽省民政廳廳長 張冬雲

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 高光權

新聞發布會現場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全面開啟了美好安徽建設新征程,全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作為民生領域的重要內容,全省民政事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民政民生事業發展成效,是美好安徽建設成就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三聚焦”“三基”開展工作,全省民政事業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助力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網扎緊兜牢

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了“五個一批”脫貧措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在脫貧攻堅中,對於那些通過其他幫扶政策不能發揮作用的這類貧困群體,最后就必須通過低保政策來進行兜底。

“十三五”期間,我們堅持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現農村低保標准穩定高於國家扶貧標准,並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救助范圍。

目前,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82.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佔農村低保對象的58.8%,佔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2.2%。全省共有127.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了低保、特困供養救助范圍。特別是今年以來,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通過逐戶排查,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人口493人、脫貧不穩定人口2281人、邊緣易致貧人口5094人全部及時納入低保,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省委、省政府對社會救助工作高度重視,全省“十三五”期間用於社會救助方面支出資金達到620多億元,比“十二五”增長了40%。這五年,城鄉低保標准也大幅提升,城市、農村低保標准均接近640元/月,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41%、135%。共保障農村特困人員34.9萬人,平均供養標准達到了月人均848.5元。

這些兜底保障政策的實施,使廣大貧困家庭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發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在這裡也得到了很好體現。

困難群眾利益得到更好保障

面對各類特殊困難群體,我們充分發揮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通過多種渠道開展救助幫扶。

第一,開展精准救助。進一步完善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對不符合整戶納入低保范圍的貧困戶,根據戶內有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的情況,可以單獨納入低保范圍。建立“救急難”制度,對遭遇突發困難的群眾給予即時救助。今年疫情、汛情發生后,我們迅速出台意見,進一步放寬臨時救助戶籍地申請限制,簡化流程開展先行救助。特別是在王家壩閘開閘蓄洪后,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趕赴蒙窪蓄洪區開展工作,印發困難群眾幫扶救助政策明白紙,通過張貼公告欄和應急廣播等多種形式宣傳救災期間社會救助政策,公布省市縣三級救助熱線,確保所有受災困難群眾求救有門、有求必應。全省共有4.14萬因疫因災困難群眾及時被納入保障范圍,2241.7萬人次困難群眾領到了11.95億元的價格臨時補貼。

第二,健全完善機制。出台安徽省《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8+1+N”的社會救助體系(8是指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等8種救助方式﹔1是指社會力量參與﹔N是指其他救助),社會救助合力進一步增強。

第三,加大救助改革。推行“互聯網+社會救助”,與2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了信息共享。推進低保審批權限委托下放到鄉鎮(街道)實施,全省鄉鎮(街道)共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一門受理”窗口1530個,群眾申請救助更加方便、快捷。通過以上措施,絕大多數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都有了保障,安徽省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也連續6年位於全國優秀省份行列。

各類特殊群體關愛服務保障更加有力

民政工作涉及“一老一小”等各類特殊群體,這些都是大事、都無小事,必須始終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通過解決好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來踐行黨的執政理念和初心使命。

“十三五”期間,全省有30多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范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超過50%。77.9萬老年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圍。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全面建立,分別惠及168萬老年人和59萬老年人。

實際保障孤兒6000多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9萬人,以及其他困境兒童21萬人,社會散居和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分別不低於1050元和1450元。

共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金49.5億元,惠及382萬人。年均受救助的生活無著落人員達5萬人次,救助管理系統尋親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平均每年成功幫助3000多人回歸社會和家庭。

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好老年人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並將《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列入立法計劃。特別是“十三五”期間,省政府每年都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民生工程,將“養老服務發展”列入各市政府目標績效考核指標來推進。

通過多年努力,面向全體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供給持續擴大,縣級、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超過90%,養老機構總數達到2456家、床位近40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總配建面積192萬平米,醫養結合機構489家,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成型。

有9個地級市進入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范圍,全國首個世界銀行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示范項目在安徽落地。去年,我們還在合肥舉辦了以“新理念 引領發展 共享養老”為主題的長三角民政論壇,三省一市共同簽署了《深化長三角區域養老合作與發展·合肥備忘錄》,推動安徽省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加快向高質量邁進。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效能不斷顯現

完善黨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圓滿完成了全省村和社區“兩委”首次同步換屆工作,選舉產生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12.15萬人,三級網格化全覆蓋的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積極開展村民自治、城鄉協商示范點建設,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有5個縣(市、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

培育發展各級社會組織3.4萬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7.9萬人,志願者注冊總量居全國第5,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中心工作中,他們作為一支重要力量,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全體社區干部帶領群眾嚴防死守,廣大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和志願者積極響應、踴躍參與,共同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堅強防線,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對於民政部門而言,在組織社區及社會組織等力量參與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自身更是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在疫情防控最緊急的關頭,省民政廳牽頭迅速組建了兩支共32人的支援隊伍赴武漢對口支援。兩支隊伍牢記宗旨、不辱使命,冒著生命危險,在荊楚大地日夜奮戰,圓滿完成支援任務,充分展現了安徽形象,受到民政部、湖北省、武漢市等多方高度評價,分別被《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宣傳報道。

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積極穩妥實施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認真貫徹《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及《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從實際發展需要出發,進一步完善生產力空間布局,積極穩妥實施銅陵、安慶、淮南和六安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完成潛山、廣德、無為撤縣設市,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成功獲批。

深化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任務,認定壽縣、全椒縣、黟縣、歙縣4個縣為世界“千年古縣”,同時認定千年古鎮84個、千年古村落53個,為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環境,有力服務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民政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民政基本社會服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婚姻登記方面,五年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共為老百姓辦理婚姻登記490余萬對,同時完成了建國以來現存歷史婚姻登記檔案補錄工作,婚姻登記數據庫信息更加完備。

圍繞“逝有所安”,全省16個市全部實施困難群眾基本殯葬費用減免制度,年均11萬人享受惠民殯葬政策,群眾喪葬負擔進一步減輕。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加速推進,目前全省有城市公益性公墓62座、鄉鎮公益性公墓1005座、殯儀館79座,三分之一的火化設備得到了更新改造。深化殯葬改革,安徽省遺體火化率保持全國前列,節地生態安葬率超過55%,綠色殯葬文明新風正在養成。

針對各類民政服務對象,我們持續繃緊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這根弦,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確保了全省2600家敬老院、養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機構10.7萬名服務對象和2.5萬名工作人員未出現一例疑似、確診病例,五年來未出現1起重大安全事故,沒有1起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確保各類特殊困難群體與全省人民一道同步邁進全面小康。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面對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美好願景和宏偉藍圖。

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安徽省實際,認真編好以“2810”為基本思路的安徽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加快新時代美好安徽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什麼是“2810”?

2即雙提升行動:

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基本社會服務水平提升行動。

8即八大服務體系:

一是進一步統籌社會救助體系,編密織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安全網﹔

二是推進養老服務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兒童福利和兒童關愛保護體系,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四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服務體系,增強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五是改善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體系,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

六是探索創新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發展體系,促進社會力量有序參與﹔

七是完善專項社會事務管理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八是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健全地名公共服務體系。

10即十大為民工程:

實施社會救助基層基礎強化工程、多層次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程、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社會組織培育工程、精神衛生和流浪乞討救助服務提升工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提升工程、殯葬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能力建設工程、“互聯網+民政服務”拓展工程。

答記者問

安徽衛視記者:我們知道,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面臨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后收官階段,請問民政部門怎樣才能將最后一道防線兜好兜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民政部門在社會救助方面又將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制度安排,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實現脫貧攻堅“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確保一個也不能掉隊。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倒計時階段,我們將持續深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會同省扶貧辦再次進行數據比對,加大動態摸排力度,查找是否存在致貧返貧個案,對疑似困難對象逐戶逐人對賬核實,確保不遺漏、無死角。特別是緊盯“三戶一體”及受疫受災、禁捕退捕等各類重點人群,強化精准幫扶,對應急期救助和過渡期救助后,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仍存在較大困難的,及時納入救助范圍,切實防止致貧返貧,確保脫貧攻堅質量成色。

脫貧攻堅戰勝利后,雖然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但相對貧困問題依然存在,社會救助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將認真統籌謀劃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鞏固脫貧成果,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在全省統一開通“12349”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實行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努力讓所有需要救助幫扶的人,都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市場星報記者: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請問“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廣大社會組織在服務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光權:社會組織是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在內的非營利法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慈善組織就屬於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時期,安徽省廣大社會組織蓬勃健康發展,數量由“十二五”末的2.6萬家增加至目前的3.4萬家,黨建覆蓋率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可以說,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到處都閃耀著他們光輝的身影。比如,脫貧攻堅方面,我們積極開展了社會組織“走進大別山”“皖北行”“百社進百村”等品牌扶貧活動,並組織5家省級社會組織和17家市級社會組織對新疆皮山縣13個貧困村開展定點幫扶。目前,省級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覆蓋面達到了70%以上,各級社會組織累計投入款物超過3.4億元,幫扶貧困群眾34萬人次。

今年疫情、汛情發生后,我們積極動員各級社會組織踴躍參與,開展“心系受災地區、幫扶困難群眾——社會力量支援災區捐贈活動”,組織多家社會組織趕赴蒙窪蓄洪區現場捐贈,引導省慈善與社會福利協會與安醫大教育基金會共同設立“安醫大困難學生救助基金”等等,各級社會組織、慈善力量與廣大志願者及愛心人士等共同籌集款物達6.7億元,幫助轉移安置受災群眾超過了1.5萬人。在助力“六穩”“六保”方面,為克服疫情對全省就業市場造成的巨大沖擊,省家政服務行業協會、物業管理協會等充分發揮會員企業力量,號召全省家政、物業管理類企業帶動就業70余萬人,省物流協會會員覆蓋全省16個市546家物流企業,帶動就業上百萬人,切實為“保就業”“保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創新扶持機制,推進社會組織“三級梯隊”建設,強化監督管理,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推動廣大社會組織在參與中心工作、服務“六穩”“六保”、加快美好安徽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展現更大作為。

人民網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專門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建設養老服務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支撐之一,民政作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請給大家介紹下當前安徽的人口老齡化形勢,以及“十四五”時期將如何結合部門職責落實這一國家戰略?

省民政廳廳長張冬雲:安徽省是全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之一(全國是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安徽省較全國提前一年進入)。截至去年底,全省60周歲及以上人口1172萬人、65周歲及以上人口886.8萬人,兩項數字佔比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老齡化呈現基數大、進程快的發展趨勢。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各級民政部門認真履職盡責,養老服務工作扎實推進,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水平明顯提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具有良好基礎。

經省政府批准,養老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列為省政府重點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們將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為契機,主要採取以下三個方面措施加以推動。

一是進一步兜好底保基本。確保全省110多萬困難老年群體養老服務需求得到更有力保障,推動70萬失能老年人專業照護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進一步建體系提質量。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實施每年5000戶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每年1萬名家庭成員照護技能培訓計劃﹔建設15分鐘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推動104個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249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300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提質增效﹔推動55%以上的養老機構床位達到護理型床位標准,促進醫養康養深入融合發展,高質量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三是進一步強產業促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國際市場康復輔助器具產品約4萬款,市場規模近6000億美元(約合4.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作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康復輔助器具需求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安徽省每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市場需求量也達到了210億元,是全國康復輔助器具需求最多的省份之一,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廳牽頭起草的《建設康復輔助器具特色產業園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已經省政府出台,下一步我們將切實履行牽頭職責,指導各市立足現有各類園區產業基礎、功能定位和比較優勢,著力打造“園中園”,形成規模和集聚效應,推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爭取到“十四五”末,在全省范圍內培育5家以上銷售收入達5-10億元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形成1個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品優質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同時,我們將培育更多養老服務品牌,進一步壯大養老事業、養老產業,加快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長三角康養基地。

總之,我們將通過“十四五”時期的不懈努力,加快建設與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安徽省老年人核心養老服務需求相匹配的基本養老服務網絡,讓廣大老年人擁有更加幸福的晚年。

安徽日報記者:今年10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具體工作由民政部門承擔。這裡,我們想了解下,在“十三五”時期,民政部門具體承擔了關於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哪些工作,並取得了哪些成效?面臨新的任務要求,下一步將如何加強?

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光權:2013年以前,民政部門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職責,主要是承擔孤兒的保障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工作。自2016年以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交由民政部門牽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開始由特困兒童保障向適度普惠轉型發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履好“責”,主要是健全體制機制。建立省市縣三級民政牽頭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領導協調機制,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78個、兒童福利機構84個,在全國較早建立了近2萬人的基層鄉鎮和村(居)兒童福利工作人員隊伍,實現全省市縣機構和隊伍全覆蓋。

二是兜住“底”,主要是加大救助保護。督促落實監護人監護職責,全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量由2016年2千多人次下降到2019年的1290人次,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從80萬人下降到52萬人,“養、治、教、康、安”為一體的兒童福利服務供給水平逐步提高。

三是擴大“面”,主要是強化保障干預。我們在全國率先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孤兒保障范圍,讓各類缺失家庭關愛的兒童感受到關懷和溫暖,為他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比如,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合肥市兒童福利院收養的一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福利院的關懷照料下,自己通過努力,本科考上了重慶大學,研究生考上了武漢大學,今年剛畢業,目前就職於某著名通信企業。他也一直對福利院的人員心存感激,而且每逢寒暑假都回院裡主動為其他孩子補習功課。

還有利辛縣兒童福利院的一名孩子,大學畢業后走上了護士崗位,由於從小受到社會關愛,自己的內心也充滿了正能量,走上社會后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慈善活動,特別是疫情期間,自己還主動申請到一線支援。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鮮活的事例,充分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另外,我們還成功實施了蚌埠全國首例民政部門異地申請撤銷監護權案等國家監護干預經典案例,被《人民日報》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東方時空》欄目作了專題報道。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民政部門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工作職責,民政部門兒童福利保障對象也已由孤殘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向全體兒童擴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將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系統推進,切實履行牽頭職責,建立全省統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熱線,加強基層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不同類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臨時和長期監護工作,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及社會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增強保護工作合力,讓廣大未成年人在陽光下開心生活、茁壯成長。

(責編:劉穎、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