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安徽:民政兜底解難增進百姓福祉

2020年11月28日08:08  來源:安徽日報
 

  11月27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努力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水平。 “十三五”期間,全省用於社會救助方面支出資金620多億元,比“十二五”增長40%。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評價連續6年位於全國優秀省份行列,全國首個世界銀行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示范項目在安徽落地,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志願者注冊總量居全國第5位。

  城鄉低保標准大幅提升,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扎緊織牢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網。 “十三五”期間,我省實現農村低保標准穩定高於國家扶貧標准,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救助范圍。目前,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82.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佔農村低保對象的58.8%、佔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2.2%。特別是今年以來,通過逐戶排查,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人口、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全部及時納入低保,基本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城市、農村低保標准均接近640元/月,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41%、135%。

  “一老一小”等各類特殊群體關愛服務保障更加有力。 “十三五”期間,全省30多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范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超過50%。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全面建立,分別惠及168萬老年人和59萬老年人。實際保障孤兒6000多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9萬人及其他困境兒童21萬人,社會散居和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分別不低於1050元和1450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金49.5億元,惠及382萬人。救助管理系統尋親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平均每年成功幫助3000多人回歸社會和家庭。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效能不斷顯現。 “十三五”期間,圓滿完成全省村和社區“兩委”首次同步換屆工作,選舉產生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12.15萬人,三級網格化全覆蓋的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基本形成。積極開展村民自治、城鄉協商示范點建設,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有5個縣(市、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培育發展各級社會組織3.4萬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7.9萬人,志願者注冊總量居全國第5,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汪國梁)

(責編:馬玲玲、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