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醫改的“破”與“立”

2020年11月24日14:14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縣級醫院“攬才難”、鄉鎮醫院“吃不飽”、鄉村病人“留不住”……位於皖贛兩省交界的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縣域醫療資源配備狀況,一度讓這裡的醫改陷入困局。

近年來,東至縣深化醫改各項措工作,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沖鋒在前。2019年底,作為國家和省級緊密型醫共體試點縣,創新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總院制)建設,成立縣總醫院,對全縣公立醫療機構實行“六統一”管理。

“東至醫改的路是探索出來的!”11月13日,東至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強堅定地告訴記者。東至縣總醫院在深化醫改工作中是如何發揮“龍頭”作用,又探索出了怎樣的醫改模式呢?

東至縣總醫院數據中心。苗子健 攝

搭台子

從緊密型醫共體“試水”到總院制改革落地,對於東至縣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動作”,也是一台“大手術”,要通過這項改革,打破原有的醫療系統管理模式,走出管理“困境”。

“我們總院制的建設方向是縣鄉村完全一體化的管理。”據東至縣總醫院副院長汪長兵介紹,以東至縣大數據中心平台為依托,緊密圍繞“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充分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立縣鄉村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實現從醫療資源配置規劃到各院區人、財、物、業務做到集中統一管理。

改革總是伴著陣痛。“過去縣醫院跟鄉鎮衛生院可能是‘老子和兒子的關系’,現在就是‘兄弟’關系,需要協同發展,而不僅僅是單一輸入的結構。”汪長兵說,從鬆散型合作到轉型為緊密“一家人”,人財物統管就意味著總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如何定位,如何適應這種轉型自上而下都面臨既往模式的推翻和重塑,難度可想而知。

辦實事

改革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建設是現代醫院基礎設施之一,也是醫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東至縣信息化建設工作起步較早,當前東至總醫院平台下各院區信息化建設已實現完全互聯互通,這也是醫共體建設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的關鍵點之一。東至縣醫院在2015年就通過了“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分級評價五級醫院”的評審,電子就診卡已經實行將近三年時間。

另外,東至全縣每個村衛生室都上線了智醫助理系統,此系統可以實現鄉鎮范圍內智能診療,該縣衛健部門會對軟件的使用情況定期進行分析總結,發現問題會及時解決。

“你比如說,患者在鄉鎮衛生院拍CT,這個片子的結果,我們縣醫院的專家在系統上分析,線上就可以出具診斷報告,避免了患者來回奔波,也讓診斷更加准確。”東至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強介紹。

此外,東至縣搭建“醫學影像中心、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心電中心、醫學消毒供應中心”四個遠程輔助檢查中心,共享醫共體內設備和人才資源。並且採用虛擬化網絡房間會診模式,縣鄉村三級醫生可以實時進行音視頻交流,一鍵獲取患者的“全息”醫療健康大數據。

“正是我們這一系列措施,力爭防治結合,科學治療,積極落實分級轉診,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門員’。”李強介紹,科學便利的醫療條件,改變了以往縣內居民“大病小病去安慶”的現象。

工作人員介紹大數據系統。苗子健 攝

創新招

關注百姓健康毋庸置疑要從基層抓起,做到醫防並重。

基於此,東至縣總院開始探索健康管理員制度。東至縣總院從全縣每個村落遴選出一位健康管理員,納入總院檔案職工管理,村衛生室歸衛生院管轄,由總院發工資、入保險和進行績效考核。這也意味著健康管理員的職責發生轉變,重點在於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落實健康管理。

在農村,擺在村民面前的“看病難”往往是生病了不知道應該去哪個醫院?挂什麼科?找哪位醫生?經常四處碰壁,跑了很多冤枉路、花了不少冤枉錢,甚至貽誤了病情。

如今,健康管理員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導醫作用。一旦患者哪裡不舒服,健康管理員立馬進行判斷,如果附近一家衛生院就能解決,那麼村醫就要幫著聯系醫院,對接好醫生,村民的就診問題第一時間就能得到解決﹔如果判斷不清楚的,通過信息化技術,上報總院平台,由專家來判斷如何解決。

“坦率的說,東至縣的醫改模式,並不是說有多超前,這就是在當下東至縣的發展階段,作出的符合當下縣情的一個做法。”東至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強說,我們應當辨証施治,“隻要是對人民有利,讓醫護人員滿意,又能符合當下政策要求,我們就敢於創新。”

據介紹,自東至縣開展“總院制”醫改以來,截止2020年9月底,該縣總住院人數4萬余人,相較去年降同期下降28%﹔縣內就診率較同期上升0.7個百分點﹔全年醫保基金預付總額3.2億元,醫保基金已支出2.3億元。(周坤 苗子健)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