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社會基礎設施需要共建共治共享

智欣

2020年11月03日08: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每年“雙11”都是購物狂歡季。2019年“雙11”天貓成交額2684億元,物流訂單高達12.92億單﹔2019年我國快遞總量超過600億件,2020年預計達到750億件。開心“買買買”的背后,綠色環保已成為全社會共識。

  據國家郵政局介紹,截至8月底,全國快遞“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4.3%、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8.5%、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87.2%,新增3.5萬個設置標准包裝回收箱的郵政快遞網點,預計年底前完成“9792”工程4項既定任務(4項任務指標分別為90%、70%、90%和2萬個)。國家郵政局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工作,在郵政業“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相關內容,強化上下游協同治理,持續增加綠色供給和科技應用。

  作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工作責任主體,快遞企業也在積極行動。據報道,今年天貓“雙11”綠色行動再升級,覆蓋快遞包裹查、取、寄等各環節,其中菜鳥倉發貨近半使用環保箱,將所有塑料袋包裹全部替換為生物基環保袋,發自菜鳥倉的原裝包裝、環保拉鏈箱發貨比例近50%。綠色快遞一方面從供應鏈端解決簡化和精准包裝的問題,另一方面打通回收端鏈路,讓快遞包裝能就地寄件再利用或回收加工。“雙11”綠色行動不僅要助力構建完整的綠色產業鏈,更致力於打造可持續的綠色社會基礎設施和綠色社會生態鏈。

  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是近年來的老話題,對此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綠色快遞”行動中誰應當承擔最主要責任或最大的責任?有人說快遞企業應承擔最大責任,因為作為消費和服務的供給者,按綠色標准提供綠色品質服務是應有之義﹔有人說消費者責無旁貸,如果消費者沒有綠色消費需求,企業就沒有動力提供綠色品質服務﹔有人說是電商平台和政府部門應承擔更大責任,因為他們掌握了更多的資源和權力……

  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准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充分發揮標准對快遞業綠色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提高快遞包裝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意見》明確,快遞綠色包裝工作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創新驅動、產業協同的原則,其中政府應強化法律法規個政策技術支撐,出台激勵措施引導企業實施快遞綠色包裝標准﹔企業應加強生產源頭治理,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市場競爭等手段,推動提升包裝綠色化水平。

  由此可見,加強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打造綠色社會基礎設施,政府、快遞企業、上下游企業、電商平台和消費者等多方主體中,不存在誰需要承擔最主要責任或最大責任的問題,而是各方需要共建共治共享。每一個治理主體都應當發揮優勢盡心盡力,履行建設、維護、治理綠色社會基礎設施的責任,並分享相應的成果與紅利。

  “雙11”期間,無論你是收到菜鳥送來的一個環保包裝快遞,還是參與了快遞包裝回收活動,你都履行了共建共治綠色社會基礎設施的責任。每家快遞企業、每個消費者的積極行動都是一個新的開始,“綠色快遞”綜合治理成效值得樂觀期待。

(責編:黃艷、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