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受追棒 顛覆了名校高材生的“精英人設”

2020年10月16日09: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隨著脫口秀的大火,我的朋友圈裡忽然多了好幾位李雪琴的粉絲。她的表演方式鬆弛且接地氣,笑料出其不意又耐人尋味,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名校“精英人設”。不同於其他北大畢業的同學,李雪琴的職業道路有些另類:她沒有做過一天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拍短視頻、做網紅,隨后又成為脫口秀領域的一匹黑馬。

  人大畢業生棄40萬元年薪學做小面、清華畢業生以說相聲為業、海歸碩士應聘汽車維修工……不難發現,無論是在新聞報道還是身邊案例中,高材生的人生選擇正越來越多元,“不走尋常路”的情況更加常見,指責這是“誤入歧途”“人才錯配”的觀點也逐漸失去市場。

  其實,高材生開拓新的職業方向,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站在大學的平台上,人生的更多可能性被鋪展開來,職業驢友、區塊鏈工程師、脫口秀演員等新型職業的出現,也讓更多人找到了真正的志趣所在。

  與此同時,不少人在本專業摸索和學習后,會發現既定的單一人生軌道並不適合自己。比如,我身邊就有朋友在金融領域實習后,毅然選擇離開這一外表光鮮的行業,因為天天熬夜與數字打交道的日子,實在不是他理想中的工作狀態。社會愈加開放包容的就業觀念,大學培養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都賦予了這些高材生不隨波逐流、敢於遵從內心的勇氣。

  高材生選擇另類職業道路,也能給這些行業本身帶來革新性力量。他們完全可以像一條條有力的“鯰魚”,帶著異質化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為所在領域開拓新的發展思路。

  在北大學習廣告專業的李雪琴,就以“非典型”的表演方式,刷新了人們對脫口秀和網紅的認知。無論是講述與老板的相處日常,還是展現年輕人在大城市中的心理狀態,她的脫口秀都不只是廉價笑料的堆疊,而是以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植入思考、傳達觀點,進而推動了脫口秀乃至整個喜劇行業的自我迭代。這樣的選擇是人盡其用而非人才錯配。

  高材生豐饒的知識背景和視野,甚至具有重新定義行業的強大力量。在許多人眼中,時尚往往與外表、消費主義相挂鉤,與思想性關聯甚少。而某位政治學博士出身的知名品牌掌門人,則通過她的嘗試顛覆了人們對時尚的固有認知。她用服裝設計傳達反潮流的生活態度,將建筑、科技、藝術等領域的內容融入秀場中,讓人不由陷入哲學思考的兔子洞裡。從政治學到時尚業,沒有人能說她的這一另類選擇是種“浪費”。

  因此,社會樂見高材生的多元職業選擇,這既體現了對個人自由的基本尊重,也能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更新提供更多可能性。當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選擇賣豬肉,不僅實現了個人事業的成功,也為行業探索出了具有實效的經營和營銷理念﹔不久前,中科院博士后當“輔警”從事DNA物証檢驗,無疑能為破解疑難案件、提高辦案效率添磚加瓦。

  在許多基礎性行業亟待轉型升級的當下,需要的正是這些新鮮血液的跨界融入。打破傳統的職業偏見,尊重高材生看起來比較另類的職業選擇,或將實現個人發展和行業進步的共贏。(任冠青)

(責編:劉穎、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