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江淮】長效管護,“方便”小事更方便

2020年09月26日07:45  來源:安徽日報
 

  去年底,太和縣馬集鄉垃圾處理站副站長項鳳林,添了個新職務——改廁管護站站長。

  9月22日上午10時,皮膚黝黑的老項站在門口,一輛白色的吸糞車停在院內,“鄉裡誰家糞便滿了、廁具壞了都給我打電話。我一直負責垃圾清運,有人手又了解村裡情況,廁所管護事情不多,可以兼顧”。

  余音未落,電話響了,“站長,派個車子來,幫我掏個糞”。

  老項走進辦公室,在記錄本上寫下了村民的相關信息。辦公室內,管道、廁具等各類零部件齊全,記者留意到,數個黑色圓柱體很顯眼。“以前農村改廁的三格式化糞池,比較低,遇到下雨天,雨水容易倒灌進池內,套上這個裝備,化糞池變高了,保証了糞便發酵的質量。 ”老項解釋道,“我們正好要去處理化糞池,要不,你跟我去村民家看看”。

  紅彤彤的辣椒已經成熟、長條絲瓜挂著格外顯眼、石榴也裂開了嘴巴……郭庄村村民王彬家的小院裡,各類蔬菜瓜果長勢正好。今年72歲的王彬告訴記者,自己種菜有秘訣,而這個秘訣離不開農村改廁。 “2017年,俺家的旱廁變成了現在的衛生廁所,不僅干淨衛生,而且糞便也有用處。政府幫我們建的三格式化糞池,把糞便發酵得好。”王彬一邊說一邊打開了化糞池的蓋子,池子裡黑色的糞便已發酵成熟,記者近距離觀察也沒聞到刺鼻異味。

  發酵之后的糞便可以用於肥沃菜園,為何王彬還給項鳳林打電話呢?

  “小菜園能用多少?新廁所建好3年,時間久了,滿了。”王彬告訴記者,以前不知道找誰來幫忙,怕政府隻管建不管護,沒想到今年4月份,一張藍色的“改廁管護服務卡”釘在了廁所門口,“一個電話,車子就來了”。

  隻見成人小腿粗細的黑色管子伸進化糞池,不到10分鐘就工作完畢。“我們北方人用水節省,加上村民自己也會偶爾掏糞,兩年清一次足夠。”項鳳林說完,又開著車去了另一戶村民家,而一輛吸糞車能夠清空3戶村民的化糞池。

  裝滿的吸糞車,將運送到不遠處的園林合作社。 “從4月份開始,我們與服務站合作,以每車20元的價格收購糞液有機肥。 ”合作社負責人李建告訴記者,一方面節約了復合肥,另一方面液體有機肥,林木吸收效果更好。

  農村改廁“三分建、七分管”。據了解,2017年,我省啟動農村“廁所革命”,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完成自然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245萬戶。但2019年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發現,“壞了沒人修、滿了沒人掏”的問題較為突出。我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建管並重,在抓好改廁質量提升的同時,突出抓好后續管護機制建設,著力解決農村改廁“最后一公裡”問題。

(責編:馬玲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