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

安徽泗縣:創“旗牌星”啟智扶志  聚“村戶人”脫貧動力

楊賽君 劉凡 李希蒙

2020年09月10日11:26  來源:人民網
 

  村創旗、戶創牌、人創星,從基層黨組織到黨員再到普通群眾,人人都有參與感,上下一心擰成繩。在安徽宿州市泗縣,干部群眾爭創“旗牌星”,干事有了目標,追趕有了榜樣,評比有了標准,獎賞多了動力。

  安徽泗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泗縣縣委聚焦在激發干群內生動力上,組織創新實施“村創旗、以旗定位”、“戶創牌、以牌定績”、“人創星、以星定酬”,構建起了精准扶貧的聯動機制。2017年度至2019年度,泗縣在安徽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三年位列第一方陣前列。2019年4月,經安徽省政府批復,泗縣高質量脫貧摘帽。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全國脫貧攻堅經驗總結試點縣。

  “村創旗、以旗定位”

  打造脫貧攻堅政治引擎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泗縣是點燃皖東北星星之火的革命搖籃,曾建立宿州市第一個黨組織,如何筑牢脫貧攻堅的組織保障?泗縣圍繞脫貧攻堅、環境改善、鄉風文明、信訪維穩、基層黨建五大重點任務,在全縣開展“五面紅旗”村爭創活動。

  在泗縣大庄鎮曙光村,牆上的五面紅旗鮮艷奪目,“曙光村已連續兩年被評為四星級以上村,基層黨組織煥發生機。”大庄鎮黨委書記趙光勇介紹,近年來曙光村以爭創五面紅旗、實施五牌聯動為總攬,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

  在曙光村小宋梨園裡,梨子進入採摘期,道路兩邊,黃澄澄的梨子令人垂涎。在村裡走一遭,房前屋后種滿了石榴、蘋果、梨樹等,既裝點了環境,又鼓了村民腰包。2019年,村裡的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大關。

泗縣曙光村小宋梨園的梨樹上已挂滿等待採摘的果實 李希蒙攝

  在草溝鎮秦橋村,金絲絞瓜已成為老百姓口中的“黃金瓜”、“致富瓜”。

  秦橋村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種植金絲絞瓜的傳統,但一家一戶分散種植,面積小、品種老、產量低,不成規模。如何扭轉單打獨斗局面,打造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產業發展之路?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考察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和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決定利用傳統種植優勢,發展金絲絞瓜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致富。

  2019年,秦橋村金絲絞瓜基地喜獲豐收,總產值近500萬元,帶動本村富余勞動力就業120余人,其中貧困戶15戶,人均增收4000多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1萬元。2020年,種植面積擴大到1100畝,預計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左右。伴隨產業的發展,村裡建造了扶貧冷庫,打造金絲絞瓜全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涼拌金絲絞瓜制作過程 李希蒙攝

  集體經濟壯大了,村裡有錢了,也讓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如今的秦橋村,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產業特色鮮明、鄉風文明繁榮、農民生活富裕,到處散發著勃勃生機與活力。

  為了照顧村裡生活困難的老人,秦橋村裡還專門建設10間老年房低價出租給他們。五保戶秦德華老人感動地說:“真是沒想到老了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村裡的干部是真心為咱老百姓辦事啊。”

  泗縣將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五面紅旗”村建設的根本立足點,積極發展扶貧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2014年,全縣85%的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空白,自身“造血”功能不足,2018年全面消滅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2019年全縣年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的村達96個,超50萬元的村16個,佔比居宿州市第一。全縣三大革命與美麗鄉村建設均居皖北第一、全省前列。

  泗縣還建立“五面紅旗”激勵機制,確保干有所為,28名貧困戶人員成為村“兩委”干部。大力推進村級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三職合一”,目前全縣“三職合一”村級黨組織書記52名,65個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均為致富帶頭人,輻射帶動1482戶貧困群眾,成為基層黨組織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戶創牌、以牌定績”

  凝聚脫貧攻堅干事創業合力

  90后大學生孫遠賀皮膚黝黑,他現在是曙光村黨總支委員、青年書記、扶貧總專干,也是村裡的先鋒模范黨員。

  孫遠賀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大學畢業后他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2017年10月,他投資60多萬元,建設溫室蔬菜大棚,種植桃子、萵苣和西瓜,年收入20多萬元。在孫遠賀的帶動下,村裡的多個貧困戶也走上了蔬菜大棚種植的致富路。

泗縣曙光村扶貧專干孫遠賀為村民孫勇講解萵苣種植知識 李希蒙攝

  泗縣開展“黨員先鋒示范戶”爭創活動,引導民營企業家、協會帶頭人、產業富裕戶、黨員致富帶頭人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開展“黨員一帶三、致富路子寬”“黨員兩幫一、一年奔小康”等活動,通過田間手把手教、上門面對面講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2017年以來,累計350名黨員被評為“帶富先鋒戶”,2054名黨員被評為“致富先鋒戶”,1.5萬余名黨員為貧困戶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服務,2萬余名貧困戶致富增收。

  此外,泗縣還大力發展“雙培雙帶”扶貧基地建設,培育發展壯大扶貧產業。近年來,形成了以山芋、草莓、蔬菜、火龍果等多種特色產業為主的南北兩條“產業扶貧示范帶”,“百果園、花世界、綠泗州”工程穩步推進,168個行政村特色產業實現100%全覆蓋,65個貧困村全部建成特色種養業扶貧示范基地,建成“一村一品”專業村30個、千畝產業示范園16個,累計帶動貧困戶2.1萬戶,戶均增收8000元。

  香軟的白米飯,紅燒肉,青菜嫩豆腐、西紅柿雞蛋湯,午飯時間,大庄鎮養老院內離好遠就能聞到飯香,老人們在食堂裡,一邊聊天一邊吃飯,“做夢都沒想到,老了能有這樣的條件,簡直太幸福了。”70多歲的肖元東老人感慨道。

  泗縣爭創“養老托殘醫療服務示范牌”,為破解兜底脫貧困境增添信心。創造性地推行泗縣“三合一”、“五合一”及村級日間照料服務站(“幸福食堂”)運營模式,把農村眾多家庭勞動力從照顧五保、重殘、獨居老人中解放出來。目前,全縣集中供養總人數為1065人,破解兜底創新顯成效。

  “人創星、以星定酬”

  激發脫貧主體的內生動力

  孫勇和妻子牛海桃都是殘疾人,家中還要養育兩個孩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人窮志不窮,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孫勇夫妻倆一直都在琢磨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從給村裡打井到養殖鵪鶉銷售鵪鶉蛋再到跟著村裡的致富能手孫遠賀種植蔬菜大棚,孫勇一家摘下貧困戶的帽子,走上了小康路。

  “大棚裡種一季萵筍一季西瓜,我還流轉了48畝地種風景樹和板栗、南瓜,收成不錯。”孫勇笑著說,現在脫貧了,在村裡腰杆也直了,現在他還騰出時間來把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和經驗,無償提供給大家。在他的帶動下,已有3戶農戶相繼建起了蔬菜大棚,發展無公害蔬菜,都得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錢包鼓了日子好了,村裡還把孫勇家的危房進行了改造,他家被評為十星文明戶。

  近年來,泗縣以星定績鼓干勁,鍛造駐村幫扶“骨干班”。選派409名縣直機關干部駐村下沉一線,組建239個工作專班挺進扶貧一線。同時堅持挖掘本土力量,從鄉賢志願者、農村致富能手、優秀返鄉農民工、復員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中選配1822名扶貧小組長參與村級扶貧工作,有224名貧困戶成為扶貧小組長,打造了一支“永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泗縣堅持把“五面紅旗”評選結果與村干部獎勵績效挂鉤,與提拔使用挂鉤,8名五面紅旗村黨組織書記選任或挂任鄉鎮黨委委員,享受鄉副科級待遇,注重激勵獎勵,設立百萬元專項獎勵,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年薪可達10萬元,激發扶貧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實施“旗牌星”聯動新機制以來,泗縣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得到充分激發,全縣貧困家庭子女考取大學學歷以上2422人,考取機關事業單位116人,887戶貧困戶被評為道德模范或文明示范戶,262名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輻射帶動1238戶貧困群眾,干部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越來越堅定有力。

(責編:關飛、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