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安徽篇

王啥啥:我的人生可以“站”起來

宮禮 汪瑞華 姜越 李希蒙

2020年09月09日17:2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獨自坐在沙發上,身體向前微傾,雙腳不時在平板電腦上來回比劃,母親曾慶玲則守在一旁,似懂非懂地看著,注意力全在女兒王啥啥身上。

  這是王啥啥接觸電商后,再平常不過的一幕。

  王啥啥,宿州市靈璧縣婁庄鎮姚山村村民,一歲時因患上腦膜炎,落下了嚴重的后遺症,肢體部分隻有幾個腳趾頭可以活動,從小到大身邊幾乎離不開人,全靠父母照料。

  自幼家境貧困的王啥啥吃了不少苦頭,雖然經歷坎坷,但為人樂觀開朗,好學上進,一路走來,最不缺的就是歡聲笑語,不服輸也不認輸。5年前,外出務工的弟弟送了她一部智能手機,為她打開了一扇天窗。

樂觀向上的王啥啥 李希蒙攝

  2015年,在姚山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戴安君的引導下,在熱心網友的幫助下,有了智能手機的王啥啥開始涉足電商領域,嘗試著做起了微商。為了能夠稍微輕鬆地操控手機,弟弟還特地用磚頭把沙發腳墊高,並手工打制了一個木頭支架。

  用王啥啥的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從接觸微商之后,她很快走出了殘疾帶給她的生活陰影,“身體已經無法改變,但用自己的雙腳可以改變生活。”

  除了產業有保障,各項扶貧的利好政策也一項項落在王啥啥身上。戴安君不僅為她申請了5000元的電商發展資金,還聯系縣電信公司,為她減免了每月160元的寬帶費用,並協調縣殘聯送上了一把輪椅。

  每天醒來,王啥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朋友圈,也會把頭一天的銷售情況截張圖,因為在她眼裡,這每一筆單子都是沉甸甸的感激,也是激勵她繼續陽光下去的希望。

  3年多來,沒上過一天學的王啥啥,堅持通過語音軟件自學識字,用腳趾操控觸屏手機和顧客溝通。現在每月的收入不多,但在王啥啥心裡,卻很知足。

王啥啥正在用腳趾操作平板電腦 李希蒙攝

  長這麼大,王啥啥幾乎沒有出過遠門,2018年10月13日,是她第二次走出姚山村。那一天,她參加了縣裡組織的電商扶貧培訓班。兩天后,母親陪著她拿到了結業証書,並合了張影留作紀念。雖然過去了將近兩年時間,但在王啥啥的記憶裡,這是她最開心的一天,“不僅讓我學到了電商知識,還結識了不少做電商的朋友。”

  時隔一年,在靈璧縣“志智雙扶”先進典型宣傳會上,王啥啥頭一次上台發言。雖然坐著輪椅,雖然口齒不清,說話甚至還有些吃力,但講的每一句話,都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王啥啥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故事,也成了縣裡頭口口相傳的新聞。

  截至目前,王啥啥微店的銷售額已突破了5萬元,固定客戶上百人。2018年年底,全家順利脫貧。

  如今,打理了4年的微店已經慢慢步入正軌,可王啥啥卻閑不下來,又有了更多大膽的想法。這不,今年5月份,通過流轉,王啥啥租了4畝地,頭一茬種的2畝西瓜已經豐收,緊接著又種下蘿卜和紅薯。“都是村裡頭的口糧田,種出來可以直接拿到網上賣。”

  在鄉親們眼裡,王啥啥特別不容易,也特別不簡單。今年疫情期間,她瞞著家人,不聲不響地給防疫一線捐了錢——要知道,她的每一筆收入都來之不易。說起這件事的時候,王啥啥總是輕描淡寫,一句帶過。

  面對年初的疫情,王啥啥並沒有因為快遞停運而一時氣餒:“我們無法選擇命運,但可以選擇面對命運的態度。如今脫貧了,日子變好了,通過我自己的行動証明,隻要不怕苦,不怕累,敢想敢做,殘疾人一樣可以脫貧、致富。”

  因為在她心裡,有一股力量,叫做“我的人生可以‘站’起來”。

(責編:吳西露、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