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含山:綠水青山出顏值 金山銀山有價值

2020年09月01日14:4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這些天高溫,每天早上5時,安徽省含山縣清溪鎮白衣村村民唐宗良、刁筠英夫妻就出了門,他們要去村后山上的茶場,鋤草、澆水,忙到上午10點就下班。作為曾經的貧困戶家庭,通過在村茶場當上了“固定工”,夫妻倆年收入超過3萬元,2017年底順利脫了貧。

白衣村群山環繞,山下溪水潺潺,說起來山清水秀,終究是荒山荒坡。2014年7月,白衣村被確定為含山縣15個貧困村之一,村集體收入不足10萬元。如今,再看白衣村,一座座山頭披上綠裝,一壟壟茶樹隨山蜿蜒,全村茶園面積達2491畝,帶動村民穩定就業300余人。村集體茶園達303畝,今年村集體收入可望突破50萬元。

無獨有偶,含山縣仙蹤鎮八熊村的尋虎山曾經也是窮山惡水。2015年,在外創業多年的含山人呂達文回鄉成立了含山縣綠營林業有限公司,承包了這裡2000多畝山場,打造了1000畝黃金桃園、200畝楊梅園、200畝美國薄皮核桃園,還引進種植安吉白茶200畝,放養了1萬隻雞和1千隻鵝……。

眼下,黃桃正值上市,呂達文帶領上百名員工緊張地忙碌著,汗水和笑容挂在臉上。呂達文說:“過去這片山都是荒山,沒有產值,今年盡管受疫情汛情影響,黃桃產量下降,但也有100多萬元的產值。楊梅樹、美國薄核桃樹壽命長達一百年,能讓五代人受益!”

山,還是那片山,如今“成色”不一般。眼下,尋虎山不僅變美了,更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當地603戶貧困戶參與入股,每年共分紅39萬元。公司還為周邊村民和貧困戶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長期工作的20多人年人均收入約2萬元。

地處長三角腹地,位於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之間的含山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不斷拓展“兩山”理論在含山縣的轉化路徑,讓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值。

含山縣委書記夏迎鋒說:“綠色是含山最鮮亮的底色,生態是含山最寶貴的財富。我們要用‘綠色’渲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全過程,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之路。”

前有AAAA級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老鵝湯美食村,后有集觀賞、採摘、垂釣於一體的太湖山生態園﹔既可在真人CS基地項目裡動若脫兔,又可在太湖禪意手工植染工作坊裡精心體驗﹔還能觀光渡江戰役野戰醫院舊址,看看美麗鄉村如畫風景……“一葷一素、一動一靜、一紅一綠”的特色鄉村旅游,讓含山縣15個貧困村之一的銅閘鎮太湖村從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偏僻村落,一躍成為人人向往的“網紅村”。

含山縣立足豐富的生態、農業、旅游資源優勢,注重將全域旅游與產業扶貧有機結合,“萬畝花果園、千戶農家樂、百家民宿房”為主要內容的“綠游游”鄉村旅游扶貧產業正在變成現實。

數據顯示,含山縣的森林覆蓋率,從70年前的0.67%,上升到如今的36.1%。今年1至7月,含山縣PM2.5累計均值同比下降16.4%,PM10累計均值同比下降22.4%。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這片城市“綠肺”、天然“氧吧”,在青山綠水間愜意“森呼吸”。

稻在田中長,蝦在稻下游。走進含山縣仙蹤鎮五裡村“金稻漁”特色產業基地,上千畝稻田縱橫交錯。“稻田裡養出的小龍蝦,顏色亮、個頭大、品質好﹔田裡產出的綠色水稻,市場上同樣供不應求。”該基地的經營者,安徽仙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龔有芳說,今年,她將“金稻漁”特色產業規模從300畝一下擴大到1100畝。

含山縣率先在安徽省建立“江淮之間、食寶含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擁有“含山大米、含山綠茶”等區域農產品品牌20余個,其中“含山大米”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品牌,種植認証面積達15萬畝。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合格率100%,各類農產品暢銷江浙滬和北京等地區。

山水綠,有顏值﹔產業綠,有價值。2019年,含山縣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970.4萬元,較2017年增長180%﹔全縣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底的3193元增至2019年底的11617元,增長263.8%。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含山成為現實。(田斌鋒)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