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發布(圖)

十年間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2020年08月26日06:36  來源:安徽日報
 

  8月25日,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布《安徽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底,全省普查對象數量共119298個(不含移動源)。與2007年第一次普查相比,在全省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增長96.8%的前提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78%、87%、66%、37%,體現十年間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此次普查歷時3年,標准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是2017年度。公報顯示,2017年底,全省工業源83596個、生活源15994個、畜禽規模養殖場17224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2354個。合肥、安慶、阜陽、宣城、六安5個市各類污染源的數量佔全省總數的51.35%。全省機動車保有量908.81萬輛。

  普查掌握了全省各類污染源的排放情況,水污染物排放情況為,化學需氧量106.19萬噸、總氮14.52萬噸、氨氮4.26萬噸、總磷1.68萬噸﹔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為,氮氧化物70.49萬噸、顆粒物71.12萬噸、二氧化硫20.97萬噸。

  “與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相比,十年間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污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成貴表示,2017年,我省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工業用水強度比2007年下降91.4%,綜合能耗下降48.8%﹔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了85%、73%﹔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了71%﹔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糞便和尿液資源化利用比例分別達到了86.9%和80.1%。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劉天卓表示,此次普查是助力安徽綠色發展、摸清生態環境底數的一次重大省情調查,普查結果揭示了我省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為全省“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基礎支撐。(夏勝為)

(責編:吳西露、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