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切關懷溫暖人心 殷殷囑托催人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在全省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2020年08月22日07:58  來源:安徽日報
 

8月20日航拍的渡江戰役紀念館。 記者 范柏文 攝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火一般的生機與熱情,在江淮大地蔓延、升騰。

“總書記來安徽了! ”連日來,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沉浸在巨大喜悅與激動中。

“在抗御自然災害方面要達到現代化水平”“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把握機遇、順勢而上”“八百裡巢湖要用好,更要保護好、治理好”……從淮河岸邊,到長江之畔、巢湖之濱,習近平總書記風塵仆仆,冒著酷暑考察調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親切關懷溫暖人心,殷殷囑托催人奮進。全省廣大干部群眾一致認為,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認真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在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大家紛紛表示,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奮進,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更大力量。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堅決奪取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全面勝利

今夏梅雨期,全省平均降雨量為常年同期的2.1倍。面對暴雨洪澇災害,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眾志成城、頑強奮斗,全力以赴防汛救災,奮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千裡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在淮河防汛中作用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皖考察期間,首先來到王家壩閘。 “這體現了總書記對淮河防汛工作的深切關懷,對我們水利人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更加強化了我們管理好王家壩閘的責任感使命感。”王家壩閘管理處主任張家颍無比激動,“要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全力提高抗御災害能力,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做好防汛和淮河治理。 ”

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挂在心。在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庄台,總書記頂著炎炎烈日,走進田間地頭,深入庄台農戶,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為奪回洪水造成的損失,曹集鎮統一購買了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產急需物資,免費發放給群眾,並組織農技人員指導補種改種。“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以問題為導向,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努力做好災后重建和生產自救,把人民群眾生活保障好,盡最大努力把洪水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曹集鎮鎮長唐洪彬說。

降雨量破歷史極值,蓄水量破歷史極值,水位破歷史極值……今夏巢湖防汛是一道極限考題。為保巢湖安瀾,合肥及時、果斷啟用多個圩區分洪蓄洪。在皖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巢湖大堤羅家疃段,察看巢湖水勢水情。

汛期仍未結束,防汛不可放鬆。 “見到總書記,太激動了!”肥東縣長臨河鎮六家畈社區第一書記繆雲飛表示,要時刻繃緊防汛安全弦,把總書記強調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實處,繼續做好巡堤查險等各項工作,確保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全面勝利。

廬江縣白湖鎮裴崗聯圩是為巢湖分洪而啟用的另一個圩區。 8月20日一早,烈日當空,裴崗圩區內,大片綠油油的秧苗在微風中搖曳。“你看,這是8月5日搶種的,現在長勢很好,下半年收成不會受影響。 ”種田大戶姚愛國高興地說。姚愛國今年承包了5個村民組的水田,雖然有20畝水稻浸水,但總書記對災區群眾的鼓舞和關心,給他吃了定心丸,“今年一定能把損失奪回來”。

“總書記十分關心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激勵著我們努力做好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工作。”白湖鎮人大主席李功為說,裴崗聯圩涉及2個行政村、4個社區,所有需要轉移的村民第一時間都被轉移到安置點,現在已從安置點返回家園的村民,正在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大伙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生產自救,信心堅定,隻爭朝夕。因蔣口河聯圩啟用蓄洪,肥西縣嚴店鄉三元村近4000畝正在揚花抽穗的水稻被淹。當前,趁著巢湖水位緩慢下降,村“兩委”正組織村民全力補種。“在手機上看到總書記來調研的新聞,我們都很興奮,相信眼前的這點困難是暫時的。”三元村村民付勛山告訴記者,雖然洪水導致房屋受損、稻田被淹,但在政府支持下,自己正准備補種,能將大半損失搶回來。

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斗了幾千年,將來還要繼續斗下去。 “這個斗,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抗御自然災害的方向。

作為省水利廳派駐防汛搶險一線的專家,省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副局長胡振福今夏特別忙碌。 30多天的防汛搶險經歷,讓他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總書記所說與自然災害的‘斗’,是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去‘斗’,而不是肆意破壞自然的‘斗’。這要求我們一定要堅持保護生態,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他表示,要始終堅持以總書記治水重要論述和新時期治水方針為指導,遵循治淮規律,按照“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嚴格執行上級調度指令,精准調度、安全運行,通過工程調度運用,及時削減洪峰、蓄滯洪水,全力保障淮河安瀾、人民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要提高抗御災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災害方面要達到現代化水平。省應急管理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處長龔關對此深有體悟,干勁倍增。“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受災群眾的冷暖安危擺在第一位,把各項救災救助政策落實落細,努力把‘最牽挂’的事變成‘最放心’的事。 ”龔關表示,要抓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加強集中安置點管理服務,守住底線,堅決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加強災情管理,開展災害損失評估﹔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啟動一建設”的部署,協調推進災后恢復重建,確保災區生產生活條件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加快推動自然災害防治工程,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現代化水平。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民生福祉,始終把人民群眾的事當成頭等大事。在皖考察期間,總書記就脫貧攻堅和民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阜南縣紅亮箱包有限公司,習近平總書記了解阜南縣開展就業扶貧和防止因災致貧返貧情況,並察看車間生產線,同職工親切交流。 “總書記對扶貧車間的關心、對脫貧事業的關心,讓我非常感動。 ”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恆亮表示,一定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繼續增加設備、擴大生產、吸引就業,努力帶動更多鄉親脫貧致富。 “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共同奮斗,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回報總書記的殷切期望。 ”

金寨縣大灣村,地處大山深處。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這裡考察,與鄉親們共商脫貧攻堅大計。 “總書記始終牽挂著老區人民。 ”大灣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說,幾年來,大灣村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總書記的關懷化作巨大干勁,積極用好扶貧政策,真脫貧、脫真貧,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脫貧之路,2018年順利實現“村出列”,目前全村貧困人口下降至3戶7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20.6%降至0.2%。 “總書記說過,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下一步,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奮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把大灣村建設得水更清、山更綠、人更富。 ”

脫貧攻堅越接近目標,要啃的“骨頭”越硬。總書記在皖考察期間對扶貧工作的關心關注,進一步堅定了扶貧干部啃“硬骨頭”、打硬仗的信心和決心。蕭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李紅玲表示,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保持攻堅態勢,持續強化攻堅責任,努力克服疫情和災情影響,不斷鞏固脫貧成果。“總書記對脫貧攻堅高度重視,對貧困群眾有著拳拳深情,我們要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壽縣扶貧辦副主任黃麗娟說。

疫情和災情給扶貧工作帶來更大考驗。這些天,亳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守雨冒著高溫酷暑,在利辛縣張村鎮王寨村入戶走訪。“總書記強調要把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擺在突出位置,這為我們駐村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 ”張守雨表示,要繼續聚焦群眾關心的生產就業、技能培訓等現實需求,抓好抓實各類問題排查整改,打通精准扶貧“最后一公裡”,確保如期勝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面對疫情與災情影響,需要加大力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於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濮宜平表示,要深入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落實落細各項兜底保障政策,確保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同時,密切關注洪澇災害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造成的困難挑戰,用足用好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受災困難群眾幫扶力度,切實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就業是民生之本。 “總書記強調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受災群眾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為我們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和失業保險處處長呂泉表示,重點群體是穩就業保就業的重中之重,重點群體穩,則就業大局穩。我們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因地因人精准施策,出台更多援企、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措施,多措並舉把穩就業短板補得更扎實一些,把保居民就業底線兜得再牢靠一些。

開展“送戲進萬村”,把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送到田間地頭﹔舉辦暑期少兒公益培訓班,免費普及文化藝術和非遺技藝﹔開辦網上文化館,提供海量免費文化資源……這個夏天,界首市文化館館長王海濤越發忙碌。他對記者說:“總書記對民生工作高度重視。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夯實基層文化陣地,滿足百姓文化需求,我們將不斷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引導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流動,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同時持續加強優秀文藝創作,端出更多優質‘文化大餐’,讓百姓的‘文化餐桌’更加豐盛。 ”

解放思想 開拓奮進

奮力在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

“十三五”規劃步入收官階段,“十四五”新征程就在前方。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安徽應有更大作為,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在馬鞍山薛家窪生態園,在馬鋼,在安徽創新館……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環境保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科技創新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

創新是安徽的寶貴基因。近年來,我省努力在創新發展上實現更大作為,推進科技創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積極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安徽創新館時,對此表示肯定。“安徽牢記總書記囑托,聚焦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潛心攻關、奮力拼搏、勇於創新,無論是原始創新還是產業創新,都取得了很多新突破、新技術、新成果。”安徽創新館服務管理中心主任陳林自豪地說。

“總書記對安徽自主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我們勇攀高峰、再創佳績的強大動力。 ”省科技廳辦公室主任劉旭表示,要自覺把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轉化為推動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充分發揮好“四個一”創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的優勢,積極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為推進安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馬鋼,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軋機調整工宛佳旺所在的操作間。 “沒想到有機會與總書記面對面交流。 ”宛佳旺十分激動,“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囑托,在崗位上繼續努力,學習好工作相關的各項技術,為國家建設提供更好的鋼材。 ”

曾經污水橫流的薛家窪生態園,經過整治成為長江美麗岸線。在薛家窪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前這裡臟亂差,我們不想來。現在這裡變成了美麗的公園,是我們休閑散步的好地方。”馬鞍山市民孫齊說,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出台了很多好政策,老百姓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未來,長江一定會更加美麗,百姓生活一定會更加舒心。

長江安慶段長165公裡,約佔長江安徽段河道總長的40%。“總書記再次將目光投向長江,對長江生態的關切之情不言而喻。作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守護長江生態,保護生物資源多樣性,我們責無旁貸。 ”安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姜奎堂表示,將繼續統籌推進江豚自然保護區建設,系統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努力建設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經濟帶,助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雙贏”。

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蕪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蕪湖市發改委高技術和產業發展科科長張心團說,在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中,蕪湖市將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聚焦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核心能力打造、產業要素支撐能力強化,體系化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加快打造面向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產業創新中心。

“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深入推進重點領域一體化建設,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在皖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推進落實再次作出明確部署。

“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始終牽挂在心,正是在總書記的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持續加快、區域合作不斷向縱深推進。 ”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說,近年來,安徽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優勢顯著增強。展望“十四五”,我省應認真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揚皖所長、主動作為,高水平推進“三區一體一廊”建設,不斷拓展合作發展新空間,在更高起點上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

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在“融杭接滬”不斷取得新進展。省發展改革委皖南經濟發展處處長焦山斌表示,要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引,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機遇,順勢而上、積極作為,推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步入快車道,取得更大成果。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在巢湖之濱的渡江戰役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

不同的歷史時期,總有英雄人物以生命踐行初心使命。

巢湖大堤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慰問防汛抗洪救災斗爭中犧牲同志的家屬時說,每當危難時刻總有英雄挺身而出,這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體現。

知重負重、攻堅克難,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要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大力弘揚傳承英烈精神和社會正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英雄的事跡和精神中汲取力量,激發向上向前的磅礡正能量。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長風浩蕩,征帆正滿。七千萬江淮兒女必將牢記總書記囑托,砥礪前行、開拓奮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安徽貢獻。

(記者 汪國梁 聶揚飛 范孝東 李躍波 張理想 吳量亮 田婷 范克龍 王弘毅 鄭莉 汪永安 許根宏 沈宮石 洪放 朱勝利)

(責編:黃艷、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