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稻浪顆粒歸倉 郎溪近2萬畝再生稻迎豐收

【查看原圖】
風吹稻浪顆粒歸倉 郎溪近2萬畝再生稻迎豐收
風吹稻浪顆粒歸倉 郎溪近2萬畝再生稻迎豐收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0年08月21日08:53

寬廣的稻田、整齊的壟道、飽滿的稻穗,一陣風過,稻浪起伏……8月19日上午,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宣城市郎溪縣種糧大戶陳春鳳的1000多畝再生稻,頭茬收割即將收尾。

“今年看這樣子,收成准比去年要好。”捧著壓彎了頭的稻穗,陳春鳳打心裡都是樂的。

雖然都是種田,但往日不可同今日相比,農機上手、種植結構優化、扶持政策給力,不僅增添了大戶種植信心,也增加了農民的土地收入,最關鍵的是,讓農業生產更有保障。

快 千畝再生稻8天顆粒歸倉

“過去像這麼大的面積,沒個半個月收不下來,現在最多8天就都全部收完了。”提起今年的再生稻收割,陳春鳳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快。

8月12日,陳春鳳流轉的1000多畝再生稻開鐮,到8月20日基本收獲完畢,前前后后也就8天時間。

“現在稻收進度快,全靠現代農機在發力。”陳春鳳指著遠處來回穿梭的收割機說,“這家伙可不簡單,一台一天下來能收50畝。去年頭茬畝產550公斤,第二茬200公斤,攏共一塊,一畝再生稻一年下來能產稻750公斤。”

站在田埂旁,放眼望去,隻見收割機在作業的同時,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稻子脫粒留在倉斗裡,待滿倉后,配套的農用車及時跟進將稻谷裝車運走,確保顆粒歸倉。

優 種植結構調整農民最受益

3月中旬育秧、4月下旬插秧、8月中旬收第一茬、11月上旬再收一茬……再生稻從栽到收,前后跨度8個月,什麼時候忙什麼,陳春鳳是爛記於心。

郎溪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汪浩介紹,2015年縣裡開始推廣再生稻,2016年擴大面積,目前全縣擁有再生稻種植近2萬畝。在他看來,這不是簡單的種植結構調整,更多的是穩定糧食生產的又一途徑,“種一季收兩茬,增加了單位面積產量。”

發展再生稻,不僅提高了畝均效益,還能解決秸稈禁燒的難題,也能更好地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在陳春鳳眼裡,第二茬雖然產量不如頭茬,但更加精貴。她給記者算了筆賬,每畝稻田的成本在1200元左右,按照一畝頭茬收550公斤,稻子價格1.3元/斤計算,核下來一畝隻能掙200元左右。“第一茬能保本,那掙多掙少就全看第二茬了。”

穩 補貼力度大農戶種田有數

“人勤快,還要天幫忙。”跟土地打了多年交道的陳春鳳熟諳務農的道理,“去年收割前碰到連陰雨,被雨水浸透了的田塊,農機走過的地方高低起伏,碾壓相當嚴重,二茬受了不少影響。今年前陣子雨水不斷,足足讓收割延緩了一周時間。”

“我們種糧食的最怕天災,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一旦受了災,減產不說,價格也上不去。”陳春鳳說,過去隻種中稻和小麥,2017年開始改種再生稻,政府支持給了不少好政策,光是種植結構調整補貼就有150元/畝,還有稻谷生產再補貼35.85元/畝。

“第一茬收割后3到5天,稻樁緊接著就會生芽萌發,要是這個時候來點小雨,效果會更好。”汪浩補充道,頭茬收過后,給田裡上水、上肥,然后基本不用再過多打理,也不用煩神。

眼下第一茬收割接近尾聲,站在田埂邊,看著隻有35公分高的再生稻留樁,陳春鳳已經開始盤算11月份的二茬了,“這只是頭季,等上仨月還能再收一次哩。”(汪瑞華 陶濤)

分享到:
(責編:關飛、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