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行賄人黑名單”的反腐力量

2020年08月04日08:21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據媒體報道,前不久,湖南省紀委監委發出通報,湖南省鐵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36名個人被列入湖南省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第一批“黑名單”。有的以行賄方式獲取工程項目,有的相互串通投標報價圍標串標,有的出借或者挂靠資質,有的中標后將工程項目轉包、違法分包。自名單發布之日起一年內,他們都將受到限制從事招投標活動、取消享受財政補貼資格、強化稅收監控管理等聯合懲戒措施。

全國行賄犯罪檔案庫和信息查詢平台,被稱為行賄者的“黑名單”,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查到行賄者不光彩的過去。在2002年初,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檢察院在全國率先推出“行賄人黑名單”,向有關單位提供以行賄記錄查詢為主的誠信咨詢服務。2012年全國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各地紛紛將其做為反腐利器,打擊商業賄賂違法犯罪、遏制和防范職務犯罪,構建社會信用體系,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黑名單制度廣泛應用在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競爭激烈的行業,這些行業均存在權力與利益交換的機會,以黑名單制度來預防,可以起到預警的效果。行賄犯罪是一種社會危害性極大的犯罪,是貪污受賄、徇私枉法、濫用職權等腐敗現象的催生劑,嚴重干擾政府機構活動,危害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嚴重腐蝕國家工作人員,敗壞社會風氣,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是需重拳打擊的對象。

行賄者的目的在於利益,其所付出的部分,需要得到更多的經濟回報。因此,相比行政罰款,取消市場參與、資質吊銷、評級下降、關閉融資通道等行為,令行賄者無法繼續參與這些市場行為,從而失去獲利機會,使其更有切膚之痛。將行賄者甄別出來,並施以市場制裁,亦可發揮震懾效力,減少行賄受賄活動。同時,通過黑名單順藤摸瓜,將受賄者挖出來,也有助於反腐。

發展市場經濟需要公平競爭的環境,行賄者破壞了公平原則,其依靠賄賂打通關節,獲得市場競爭優勢,拿到訂單、招標等,本身就是不合法的行為,亦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損害了其它競爭者的利益,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可見,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行賄人黑名單”都是切實可行的反腐利器,能夠有效遏制腐敗行為,打擊商業領域的腐敗交易活動。

目前,部分行賄人投機取巧,一再借殼開公司“死而復生”,給黑名單制度管理帶來挑戰。因此,要想發揮黑名單的反腐效力,需要打破行政部門的信息壁壘,實現信息數據共享互通,並借助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行賄者的信息數據實施穿透式監管,令其無法通過“換馬甲”逃避制裁,從而最大限度的維護公平,打擊行賄犯罪。(江德斌)

閱讀剩余全文()

(責編:黃艷、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