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雨山區巡堤查險“434”工作法成效明顯

2020年08月03日11:3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8月1日早7點,記者走進佳山鄉政府四樓會議室,看到該鄉文明辦主任聶鳳丹正在給防汛志願者講解巡堤查險工作要領。志願者們人手一份小卡片,上面印著巡堤查險“434”工作法(即“四步訣”“三必須”“四必備”),將巡堤查險的幾大要素言簡意賅地標注出來。

 “434”工作卡片人手一份

“來之前還擔心不會巡堤查險,聽了他們講解之后,我有信心了。”志願者盧穎是一名20歲的大學生,暑假期間佳山鄉發布防汛招募令,社會責任感的驅動讓她報了名。“在我們報名參加的志願者當中,絕大多數是沒有防汛經驗的90后、00后年輕人。為讓他們能快速掌握工作要點、迅速投入工作,我們提煉總結了巡堤查險‘434’要領,並制作成了藍色卡片,發給每個志願者。”聶鳳丹介紹道。

佳山鄉的“434”工作法迅速在雨山區推廣開來。不論是陳家圩防汛值守點還是採石河佳山鄉防汛值守點,印有“434”工作法的藍色卡片成為“新兵”上崗的必備品。在這份隻有300多字的巡堤查險要領中,簡單明了地對巡堤查險的步驟、方法以及工具配備做了說明。其中,“四步訣”將巡堤查險的步驟總結為“一看、二聽、三踩、四找”,巡埂人員以6人為一組,沿堤頂、內坡、堤腳、護堤地一字排開,地毯式、拉網式巡查,看是否有積水等異象,聽是否有水流聲等異響,腳踩查找鬆軟塌陷等異常,找出雜草、雜物中是否有滲漏等情況。“三必須”,即巡堤查險過程中人員必須足、必須注意自身安全、發現險情必須立即上報,這三個“必須”確保了雨山區在處置歷次險情時做到了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

7月21日上午10時許,巡堤人員在採石河丁周橋以北200米右岸發現20米長的裂縫,巡堤人員在險情處插上小紅旗后將險情上報,隨后專家立即趕赴現場進行勘察研判,中午時分,現場已經開始對裂縫進行處置,當晚就完成除險,及時排除了險情。“‘三必須’在確保了巡堤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保障了巡堤的頻次和質量。”佳山鄉黨委書記許兵表示。

工作法囊括巡堤查險所有細節

言簡意賅的工作法讓巡堤查險變得規范有序,易於操作與管理。志願者蘇芮在掌握了巡堤查險“434”要領上崗后的第二天,就發現了一個滲水點。“當時我正在背水坡巡堤,發現腳前方草叢中有一股水流,我立即提高了警惕,用手機拍下視頻,發給了相關負責人。”蘇芮說道。接到報告后,佳山鄉水利專家、鄉應急辦主任徐元忠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經仔細排查后,採用開溝導滲的辦法進行了妥善處理。“能將工作法中的內容學以致用讓我很有成就感,這套方法簡單明了,很實用,休息的時候我總把這張藍色卡片拿出來,再看看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白天要注意避暑,晚上要注意蛇虫。在巡堤查險的過程中,裝備尤其重要。在“434”工作法中,巡堤查險人員還需抓好“四必備”,即必備長衣長褲(雨天必備雨衣)、雨靴、鐵鍬、手電筒,用於防雨、防晒、防虫、照明等,便於工作中扒開雜草、開溝導滲、排除積水。佳山鄉紀委監察室工作人員韋文君回憶起夜間巡堤遇到蛇的一幕,仍心有余悸。“看似安靜的大堤,晚上就有可能遇到蛇等野生動物,幸好當時穿了長衣長褲和膠鞋,這才躲過一劫。”

正是有了“434”工作法,雨山區在此次防汛搶險過程中對險情發現及時、處置得當,先后成功處置了馬鞍山南高速收費站口、採石河十二亭橋、採石河丁周橋段、南村泵站等數處較大險情。截至8月2日18時,雨山區發現並處置險情48處,其中滲漏點44處、裂縫2處、滑坡1處、管涌1處。(馬鞍山日報 通訊員 張令琪 孫亞梅)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