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縣泗城鎮:兩代人堅守的脫貧夢

2020年07月16日14:06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古運河畔,盛夏之夜,微風徐徐。

皖北運河小鎮,一位75歲的老人,聽著收音聽機在門前納涼。

他叫陳玉奇,泗縣泗城鎮四裡橋社區貧困戶,因兒時受小兒麻痺症影響左腿殘疾,原本拄拐可以出行,1990年卻因雨天路滑,左腿摔傷,大腿骨斷裂,隻能依靠鋼釘固定,2年后鋼釘取出,但左腿肌肉萎縮嚴重,如今,左腳已不能受力。

因病致殘,但陳玉奇意志堅定,小時候,每天拖著殘疾身體步行前往5公裡之外的小學上學,一直到1960年,無奈家中無糧,吃不飽飯餓肚子,隻能綴學回家務農。重體力活干不了,陳玉奇就做起了小生意,走街串巷,賣些針頭細腦。他行動不便,但服務熱情,小生意也算紅火,直到摔傷了腿后,生活一下失去了來源,陳玉奇隻能依靠父母照顧。

多年后,父母相繼過世,陳玉奇的生活愈加困難,親友便幫助他申請低保,時任四裡橋社區主任韓紅了解了情況后,及時幫他辦理相關手續。

“以前社區韓紅主任人真好!我們貧困戶的大事小事都很熱情。現在劉慧做為民政負責人也很熱情,我們貧困戶有福啊!”表揚韓紅的話陳玉奇從沒有當面說過,而是說給現任四裡社區兩委干部劉慧聽,做為社區負責民政工作的劉慧,定期入戶,了解貧困戶生活情況,是劉慧的日常工作,由於工作認真負責,也同樣得到貧困戶的認可。

而讓陳玉奇不知道的是,劉慧與韓紅還有特殊關系,她們是婆媳。韓紅在社區工作十余年間,沒事就往貧困戶家跑,拉家常、搭把手,如今雖然已經退休,居民也大多搬了新家,但韓紅沒事也還會去找去看,找一找那些困難群眾,雖然幫不上啥大忙,但心理上的關心、生活上的關注也同樣讓困難居民暖心。

2017年11月份通過泗城鎮招考后備干部,劉慧通過筆試和面試,正式成為四裡橋社區的一名后備干部,劉慧還沒有上任,婆婆韓紅就開始對其進行“崗前培訓”。社區后備干部要做什麼?怎麼做?要注意什麼事項?韓紅豪不保留全部教給了劉慧,並一再強調,群眾事再小也不能忽視,尤其是困難群眾的事,更要時時放心上。劉慧與婆婆面上是婆媳,但生活中她們更像是母女,婆婆的話劉慧謹記於心。

說得簡單,做起來難。婆婆的三言兩語那是傾注數十年的心血換來的,而這些方法到了劉慧的手中,運用起來卻略顯吃力。剛一上任,各類報表、入戶摸排、政策咨詢等等工作劉慧無從下手,表格做不好她一點點學習,入戶找不到門找不到門她就挨家挨戶打聽,社區鄰裡糾紛、社保養老,每一項涉及群眾的事,劉慧處理不了回家就現場請教“老師”。但工作也有讓她干不下,去想放棄的時侯,每當這時,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李慶君就主動開導她。做為社區副書記,為幫助后備干部快速適應社區,成長成才,李慶君手把手教,每次入戶走訪,親自帶著。

通過一年多的摸爬滾打,劉慧終於成長起來,同時也因為個人的突出表現,得到了全體居民的認可,2018年下半年居委換屆,劉慧被推選為社區兩委干部,並負責民政、宣傳、殘聯、社保、政務、青年等工作,劉慧深知,職務提高了,身上的擔子也重了,唯有更好的做好工作才能對得起廣大居民群眾的認可。

隨著2020年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目標的臨近,劉慧始終牢記婆婆的囑托,一心一意把群眾的事做好,把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的事做好,爭取在他們這一代人手中,把貧困的帽子全部摘掉,全面實現全民小康。 (王 諒)

(責編:歐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