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合肥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發展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2020年07月11日18:0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7月11日上午,“2020創谷匯年度盛典暨中安創谷人工智能論壇”在合肥中安創谷科技園A5全球路演中心正式舉行。會上發布了《2019合肥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發展報告》。據介紹,這是首份全面研究和展示合肥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發展情況的年度報告。

《報告》是往年《合肥眾創空間發展藍皮書》的“升級版”,旨在把脈合肥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發展,推動政策環境優化,促進行業交流和規范化、專業化建設,加快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

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日益完善

《報告》認為,近年來,合肥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已經成為合肥最鮮明的特色、最強勁的動力、最靚麗的名片。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為代表的孵化載體,作為促進創新創業的新型基礎設施,戰略地位日益凸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合肥市著力構建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全生命周期創新鏈,加快實現“團隊孵化-企業孵化-產業孵化”的全鏈條、一體化服務。創新創業孵化載體逐漸走上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的道路。

2019年,合肥市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新建各類研發機構超過100家,新建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6家。截至2019年底,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68家(其中國家級16家),孵化面積為93.3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數達2323家﹔備案眾創空間88家(其中國家級20家),孵化面積為26.84萬平米,服務創業團隊及初創企業數達3369家、人員2萬余人﹔國家級雙創基地總數達8個(其中國家級雙創基地4個、國家級雙創特色載體4個),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居前列。

此外,《報告》指出,2019年合肥市創新創業事業還呈現出微觀主體量質齊升、政策供給和制度環境持續優化、創業生態更趨成熟、科技成果加速向產業動能轉化、金融與資本支撐更加有力等特點。

磁吸效應:優質創新資源加速布局

《報告》指出,當前,騰訊眾創空間、阿裡創新中心、36氪空間等一些全國性知名孵化品牌正在加速布局合肥,中安創谷、天翅創等一批本地龍頭孵化品牌也在致力於打造全方位的孵化服務體系,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產業集團等也陸續加入雙創孵化行業,差異化發展格局逐漸清晰。

《報告》結合市場調研,將合肥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的運營模式歸納為聯合辦公空間服務、創業生態服務、投融資服務、產業鏈服務、科研共享服務、綜合運營服務和營銷推廣服務7種類型,在概述各類孵化模式特點的同時,也指出了孵化載體功能建設上存在的專業化能力不強、優質項目對接渠道不暢、管理模式不成熟、創業孵化生態待完善等問題。

《報告》從政策、經濟、社會、技術四個方面分析認為,未來合肥創新創業孵化載體面臨的機遇遠遠大於挑戰。隨著市場的迭代演進和行業門檻的提高,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合肥市創新創業孵化行業規模和集中度將進一步擴大,產業化服務能力將成為孵化載體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同時在政策鼓勵和市場機遇的吸引下,會有更多的優質運營主體選擇入局,行業競爭將會愈加激烈,行業內部的並購整合將會更加常見。整體看,合肥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將持續向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孵化未來:以專業化服務驅動創新

對於孵化載體未來發展,《報告》還從公共政策和專業化建設兩個層面提出了建議。

政策方面,《報告》建議,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雙創孵化載體在匯聚科技創新資源、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業創新、助力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通過創新政策供給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以孵化績效為核心的備案、考核、獎補等扶持政策體系,鼓勵產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機構等積極參與孵化載體專業化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帶動示范效應的孵化品牌。同時要加強與發達地區和國家的雙創交流合作,推動本地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向更高層級邁進。

孵化載體建設方面,《報告》建議,孵化載體應回歸“雙創服務提供者”的本質,不斷拓展多元化盈利模式,增強自身“造血”能力,要從創新創業企業的現實需求出發,積極鏈接和整合各類資源,完善自身孵化服務體系,探索運營機制的市場化改革,提升運營團隊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推動服務和品牌的輸出,最終實現長久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劉華琳)

(責編:歐愷、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