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監管和責任不能“短”

陳  凌

2020年06月30日10: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短視頻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往興趣和知識的大門。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我們在內容上激濁揚清,在管理上引導規范

  防止沉迷、保護未成年人,並不是將未成年人排斥在網絡之外,而應注重青少年數字能力和網絡素養的提升

  如今,如果列舉幾個熱門的互聯網應用類型,短視頻必居其一。閑時“刷一刷”、偶爾“看一看”、隨手“拍一拍”……短視頻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對於青少年而言,短視頻更是有著不小的影響。

  數據更加直觀。前不久,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互聯網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較2018年提升5.7個百分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讓青少年更好接觸短視頻,成為值得思考的社會課題。

  短視頻之於青少年,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互聯網互聯互通、無遠弗屆的特點,能讓知識跨越山海的阻隔﹔短視頻參差多態、信息量大、趣味性強的內容,能拓展人們認識世界的維度。譬如,借助一塊屏幕,非遺技藝能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偏遠地區的學生有了擺脫“土味外語”的可能,城市裡的少年也有機會感受鄉間生活的山水樂趣。從這個角度來看,短視頻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往興趣和知識的大門。

  也應看到,青少年正處於人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不管是行為習慣,還是價值觀念,都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從短視頻的特性出發考量,一方面,內容豐富多彩,但也存在泥沙俱下的問題。一些色情、暴力等低俗有害信息,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影響,而危險動作、整蠱惡搞、吸煙喝酒等不良內容,更是會讓青少年受到誤導甚至傷害。另一方面,“短小精悍”符合注意力法則,但也存在沉迷上癮的隱憂。隨著算法推薦等技術的應用,平台還能根據用戶偏好,推送相應內容,這對於缺少時間管理觀念、自控能力較弱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讓時間在指尖上流走。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我們在內容上激濁揚清,在管理上引導規范。

  短視頻雖短,但監管不能“短”,平台責任更不能“短”。從開展“清源”“淨網”“護苗”等專項行動,到推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立法進程,再到指導網絡視頻平台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在互聯網治理上持續發力,以有力舉措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網絡生態。不容忽視的是,相對於顯性的低俗內容,易沉迷特性、不良價值傾向等比較隱蔽,更難甄別和引導。有家長說,有的短視頻平台雖然上線了防沉迷系統,但因為沒有准入門檻,無需注冊就能隨時刷新觀看,孩子刪除應用程序以后重新下載,就能輕鬆繞過限制。如何避免漏洞、消除隱患,為青少年構建綠色網絡空間,依然需要平台、監管部門等方面繼續探索、久久為功。

  如果說,防沉迷系統解決的是“不讓孩子看什麼”,那麼,孩子們究竟應當看什麼?事實上,技術即便再高超,如果隻堵不疏,作用也十分有限,甚至會讓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正如有學者所言,防止沉迷、保護未成年人,並不是將未成年人排斥在網絡之外,而應注重青少年數字能力和網絡素養的提升。平台提供更多優質內容,家長以身作則、在陪伴中幫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學校引導學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網,監管部門規范短視頻平台發展,多方攜手努力、相向而行,幫助青少年學會分辨、加強自律,才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善用短視頻助力學習和生活。

  “怎樣科學佩戴口罩”“快遞要不要消毒”“新冠病毒是如何傳播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科普短視頻不僅普及了科學知識,也提升了公眾的科學素養,涵養了理性的社會心態。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很多可能性,映照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不必讓青少年與短視頻“絕緣”,而應在治理亂象的同時,幫助青少年培養應用短視頻的能力和素養。興其利、除其弊,才能讓短視頻成為青少年的良師益友,幫助他們獲取知識、開拓眼界、提升能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30日 05 版)

(責編:黃艷、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