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疫情防控的志願力量

汪瑞華

2020年06月12日10:2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戰方艙、援協和,回想在湖北武漢的47天,於海濤感慨,“難忘直面疫情的緊張和經歷,但更珍惜當下得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2月9日,他跟安徽省第三批醫療隊前去武漢﹔3月27日,他隨援鄂醫療隊返回合肥。“困難很多,但還是樂觀去面對,積極去處理,因為職責所在。”

於海濤說的職責,不單單因為自己是一名醫者,還是一名志願者。

疫情期間,和於海濤一樣,安徽省肥西縣志願者作為防控的主力軍,站到了一線。他們當中,許多原本都是普通群眾,卻化身為巡邏員、宣傳員﹔他們利用休息時間,成為紓解情緒的“知心姐姐”﹔他們沖在前、干在先,讓疫情防控充滿了底氣……

從縣城到鄉村,從線上到線下,在全國百強縣肥西,一個個“紅馬甲”“紅袖章”,在危險關頭站出來、在關鍵時刻頂上去,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成為防控一線不可或缺的力量。

堅守在疫情一線的於海濤。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志願服務 沒有終點

時隔兩個多月,再次談起那段在武漢的日子,於海濤的話語裡,更多的是淡然和從容。

身為肥西縣人民醫院重症科室醫生,同時又是肥西縣人民醫院志願服務隊成員,1985年出生的於海濤,似乎比同齡人,多了一份擔當。

上大學念書那會,但凡有時間,於海濤就會參加志願活動,包括2006年在山東煙台召開的第二十一屆省運會。“當時對志願者的理解,就是賽事服務,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很顯然那還遠遠不夠。”這樣的改變,源於他畢業后,未曾停下的志願腳步。

除了縣醫院本身,肥西新港工業園、肥西老年大學……總少不了於海濤的身影,唯一不同的是,在醫院披的是白大褂,在社區穿的是“紅馬甲”,健康體檢、急救常識普及、慢性病管理須知、器官捐獻推廣……盡管服務內容很多,但在於海濤眼裡,“干的都是本職工作,體現的是互幫互助,越來越多志願者匯聚在一起,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也能形成一股好的風氣。”

把志願服務融入工作和生活的,不止是於海濤。臨近下班時間,在肥西縣四十埠社區的十字路口,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馬士艷,已經在街頭連續執勤近3個小時。

隨著疫情形勢的持續向好,當初在社區充當志願者的馬士艷,主動轉換戰場,又成了一名文明交通勸導員。每天下午送完孩子到校,她就來到路口站崗,自4月3日至今,一天都沒落下。

“志願服務現在已經形成常態化,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它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給我們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著溫暖。”肥西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志願者們身體力行,讓愛心在行動中播撒,讓正能量在傳播中延續,繼而吸引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肥西縣在冊志願者達12.67萬人,佔本地常住人口比例15.84%,有志願服務時間記錄的志願者人數佔注冊志願者總人數的比例達51.25%。

“派河春暉”宣講團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快板,宣傳防疫知識。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志願形式 多姿多彩

“不串門,窩在家,出門相聚風險大,千萬不要滿街串。去酒店,下酒館,你一杯,我一盞,一人召集五人染,場上開心場下煩……”

疫情期間,這樣的防控宣傳廣播在肥西縣的大街小巷響了起來,干淨利落的聲音搭配清脆悅耳的快板,朗朗上口的旋律結合通俗易懂的語言,成為特殊時期科普疫情防控知識的新載體。

創作快板的不是相聲演員,也不是藝術家,而是肥西縣“派河春暉”宣講團成員。

自2014年元月成立以來,該宣講團就一直活躍在宣傳教育第一線。一直以來,他們通過舞蹈、歌曲、小品等多種形式開展文藝宣傳活動,考慮到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最終選擇用快板的方式,號召群眾居家抗疫,群防群治,積極配合防控工作。

肥西上派鎮新華社區副主任葉玲是宣講團的成員,也是快板的創作者和表演者。在她看來,快板是居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方式,不僅節奏明快,而且便於記憶。

形式五花八門,內容也是分門別類。防控知識快板打起來、脫貧攻堅歌曲唱出來、文明創建舞蹈演起來……正能量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不僅如此,“派河春暉”志願者們在疫情期間,還人人爭當宣講員,在微信朋友圈上分享疫情防控小視頻,使防疫知識深入人心。

“疫情之初,社區播放的廣播大多是致居民的一封信及各種疫情防控公告,理論性較強。”葉玲說,“簡潔順口的快板不僅易聽還易懂,居民天天宅在家裡,用這種方式向大家講解防疫知識,既可以緩解群眾壓抑的心情,又能增強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間,不少宣講團成員還站到了防疫一線,有為居民帶貨的、有到卡點值守的,還有充當巡邏員的……“我要報名”的聲音打動人心,“讓我來做”的承諾堅毅篤定,500多名宣講骨干各司其職,紛紛忙碌在肥西縣的不同角落,以點點微光匯集成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萬丈光芒。

肥西縣陽光愛心社志願者為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免費理發。肥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志願力量 聚沙成塔

74歲的肥西縣順和社區居民黃道英,現在隻要一見到夏曉娟,心裡就踏實,用黃道英自己的話說,“比親人還親哩,疫情那會沒少給她添麻煩。”

夏曉娟是肥西縣桃花鎮衛健辦的辦事員,同時也是肥西縣弘愛志願者協會的會長。2000年的一次無償獻血,讓她的生活從此和志願服務緊密聯系。

“志願力量,聚沙成塔 。”志願服務一干就是20年的夏曉娟深諳這個道理。

“大家伙有心做一點事,但是零散的志願服務力量太小,組織能力也非常有限,往往志願者們也沒有歸屬感。”夏曉娟坦言,正是基於這般考慮,於是她就萌生了成立志願者協會的想法,把閑散的社會志願力量納入進來,把分散的愛心匯聚起來,變成一支志願服務“正規軍”。

2017年,在夏曉娟的牽頭下,肥西縣弘愛志願者協會創辦成立。如今,在她的影響下,該協會擁有志願者222名,涉及老師、醫生、心理咨詢師等多個職業。

“在別人看來,我們就是一群閑不住的人,社區百姓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去哪裡。”夏曉娟說,“也不圖啥,看到群眾臉上的笑容,就打心底開心。”

從志願者到“志願者的志願者”,變的是身份,不改的是志願幫扶的初心。

在疫情期間,當大多數群眾都居家防疫的時候,夏曉娟帶著志願者隊伍奔波在防疫一線,無償獻血、義務理發、家電維修、心理輔導……哪哪都有他們的身影。“每一次志願服務,對自己也是一次提升。”夏曉娟說。

“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走進肥西陽光愛心社的辦公室,牆上粘貼的大紅色標語,格外顯眼。在肥西縣上派鎮古埂社區,4A級的社會組織陽光愛心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肥西陽光愛心社助老幫扶活動。李華攝

作為肥西縣成立最早的志願隊伍,8年來,該協會開展敬老愛老、助殘幫困、捐資助學、文明創建以及社區服務等公益活動400多場,服務對象5000多人次,累計服務時間20000多工時。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使出“十八般武藝”,不退縮、勇擔當。在社區,志願者承擔體溫測量、人員排查、樓道消毒等工作﹔在卡口,志願者參與車輛疏導、信息登記、秩序維護等任務。不僅如此,英語教師曾申明還在網絡上,開展防疫辟謠、科普宣傳、課程輔導等服務。

“就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身為肥西陽光愛心社負責人,費廣明隻要有時間就加入到志願活動中。“希望通過關愛他人,感染更多人充實到志願隊伍。”

如今,在肥西縣,各類志願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圍繞扶危濟困、孝親敬老、應急救援等志願服務活動,都在如火如荼開展。隊員上規模、服務常態化、品牌已打響的志願者團隊,在肥西比比皆是,給人以溫暖的志願服務也已沉澱為現在的潤物無聲。

(責編:吳西露、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