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醫駐村】休寧縣璜尖鄉:村醫伉儷的苦樂辛甘

汪瑞華

2020年06月09日08:3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進村巡診的村醫伉儷。朱沛炎攝

從大年初二到現在,鄉村醫生徐曉嬋除了偶爾的周末休息,幾乎閑不下來。“來到村裡快一年,年初遇到的挑戰非同小可。”徐曉嬋感慨道。

徐曉嬋,黃山市休寧縣璜尖鄉清溪村的一名駐村村醫,也是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去年7月,安徽省啟動健康脫貧“百醫駐村”專項行動,選派百名醫師深入無村醫的偏遠山村衛生室開展為期2年的駐村服務,徐曉嬋想都沒想,第一時間報了名。

“覺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跟疫情期間請戰一樣,隻要有召喚,我就報名。”雖然過去了有快一年時間,再次談起當初下村的緣由,徐曉嬋依舊是輕描淡寫一笑而過。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她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偏遠山區醫療衛生條件有限,駐扎於此的鄉村醫生在疫情防控中要承擔更多。

“口罩得捂好鼻子,這樣才能起到防護效果。”幫村民戴好口罩的簡單動作,幾個月下來,徐曉嬋沒少叮囑。除了日常接診,她還要穿梭於各自然村的卡口和重點場所,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指導體溫測量、環境消殺等工作,盡自己所能為當地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5月7日,璜尖鄉小學正式迎來復課,徐曉嬋又多出了一份差事:協助村小做好日常消毒和孩子們入校前的體溫檢測。

令人欣慰的是,徐曉嬋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同為醫生的愛人張建明和她同一批被選派到隔壁的徐家村,當地村醫伉儷的故事也就自此傳開並成為一段佳話。“得到報名的通知后,我倆幾乎是心照不宣,不約而同想到了一起:下村去。”徐曉嬋回憶道。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因為駐村,徐曉嬋和張建明把8歲的女兒帶在了身邊,一開始很多親戚朋友都表示不理解,覺得不應該放棄在城裡上學的機會。但在徐曉嬋看來,孩子跟著自己是最好的選擇,一來不想讓孩子成為城裡的留守兒童,二來也覺得經歷比學習更重要,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

“剛來之初,確實有不小的心理落差。”徐曉嬋坦言,開始以為就是給村民看看簡單的感冒咳嗽,來了之后才發現,事實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語言是最大的障礙,起初給村民看病,都要找村干部或村裡年輕人當翻譯。其次是交通,由於上高路遠,又處山區,去一趟休寧縣城,開車得足足花上一個多小時。”但即便如此,性格大大咧咧的徐曉嬋,看不出半點兒的抱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恰恰是她極富感染力的笑聲。

駐村的日子,對她來說,有苦也有甜。

“為了解決買不到菜的問題,學會了種地﹔因為經常開車出診,過去的暈車不再是坎兒,車技也大有長進。”回想起駐村這近一年來,徐曉嬋打趣道。

近一年時間來,本村及周邊村民的大病小病,常常“仰仗”這倆口子。他們不僅擔負著守護村民健康的責任,還花上大半年時間進行了健康普查,並建起了健康檔案。“過去鄉親們看病找我們,現在是我們找他們。”徐曉嬋說,通過智醫助理系統,點開村民的就診記錄,既往病史、就診情況,甚至每次用藥量和醫后反饋都一目了然。

“一年跟蹤下來,我對很多村民病情的了解,比對自己親人的還多。”徐曉嬋笑稱,一些常年臥床不起的老人,什麼時候該用什麼藥、飲食起居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她都記得一清二楚。

今年年初,本打算利用春節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但看到疫情不斷蔓延的嚴峻形勢,徐曉嬋和張建明主動挑起了村裡疫情防控的擔子。

經過抗擊疫情的歷練,這對村醫伉儷對加強公共衛生防護和鄉村醫生培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方面希望能繼續提升鄉村醫生待遇、加大基層基礎醫療設施建設力度﹔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把智慧醫療推廣下去,讓農村百姓也能享受到信息化醫療帶來的便利。

“兩年的駐村任期即將過半,但我們不能一走了之,既然選擇下來了,就要把原定的任務妥妥地給完成。”採訪時話並不多的張建明此時說道,“幫助村裡把基礎醫療完善起來,同時通過更加合理的村醫培養模式,為基層醫療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責編:吳西露、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