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共舞長三角 從“一廂情願”到“兩情相悅”

張磊 周坤

2020年06月05日06:2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六月,滁河岸邊的風,清新舒朗。當年吹過的荒田廢土,已是星羅棋布的產業園區﹔當年掠過的河溝淺灘,已是生態宜居的旅游觀光帶。

一次次開拓創新,一步步改革轉型。今天的滁州,正被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推到一個無法忽視的位置——安徽東向發展“橋頭堡”,“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兩大城市圈間的“金扁擔”,引導著全市上下搶抓戰略機遇,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滁州答卷。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快車道”上,融入“大江北”、一體謀發展的滁州,從2012年的970.7億元,到2019年的2909.1億元,GDP從安徽第五躍居全省第三,進入全國百強。

現如今,滁州正朝著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省內標杆的目標,大步流星。

中新蘇滁高新區。中新蘇滁高新區供圖

從“主動融入”到“同頻共振”

去年10月11日,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安徽省滁州市考察,研究進一步深化寧滁合作,推動跨界一體化發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設。

今年3月5日,3月14日,3月23日,4月18日,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四赴南京”,洽談合作,加快推進與南京同城化發展。

在最近一次滁州黨政代表團同南京市的接洽中,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專門提到,在南京等先發地區的輻射帶動下,滁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長足進步,更加堅定了滁州市深化寧滁一體化發展的信心決心。

兩地黨政干部頻繁互動,並非沒有原因。

近年來,南京市重點發展江北新區。“打開地圖,感覺江北新區‘為滁州而設’。”滁州市南譙區發改委黨組成員夏少軍說,從東北方向開始,江北新區被滁州的天長、來安、南譙、全椒牢牢包裹。

因此,與南京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通的滁州市,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有著“近水樓台”的獨特優勢。進入滁州,你會看到“對接‘大江北’、融入長三角、實現大跨越。”這樣的標語俯拾即是。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滁州市相繼印發了《滁州市規劃建設“大江北”協同發展區實施意見》《滁州市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方案》兩份指導性文件,為滁州“共舞長三角”繪就了藍圖,為爭當安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排頭兵、高質量發展先行者指明了方向。

往東融合,是情懷的延續、夢想的升級。

然而,共舞長三角,並非滁州的“一廂情願”。因為對於長三角地區眾多城市來說,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滁州的區位、資源比較優勢同樣不可替代。中新蘇滁高新區正是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省,實施市場化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開發園區。

“蘇州工業園接軌滁州是兩情相悅。”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周仁君表示,蘇州工業園的不少資源有外溢需求,而其中一些正是滁州所缺少、亟需的優質資源,中新蘇滁高新區的建立,讓兩個城市實現優勢疊加,合作共贏。

成立8年來,園區內現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營養健康等主導產業,累計簽約引進項目270多個,總投資超700億元,目前投產企業120多家,持續獲得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溢出效應”。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的歷史經驗,中新蘇滁高新區正亦步亦趨。產業高地、田園都市、商務新城……在中新蘇滁高新區,規劃設計效果圖上畫不出來的人氣、活力、魅力,早已悄悄扎根萌芽。一體化發展的時代新篇,正酣暢書寫。

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裡,工人正在整理剛生產出來的玻璃。周坤 攝

從被動承接到主動合作

產業合作,是滁州共舞長三角的觸角與核心。

在經歷了農業“大包干”、工業“大揚子”、城建“大滁城”三個時期后,滁州依托“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兩個大圈的作用力,逐步具備了成熟的產業工人、完善的工業園配套、已現雛形的上下游產業鏈、以及越來越高效的政務服務能力。

正是這樣的優勢實力,讓越來越多的長三角地區企業在謀劃生產下沉時,將滁州作為第一選擇地。近10年,滬蘇浙地區在滁投資佔滁州市利用外資比重達50%。位於滁州市鳳陽縣鳳寧現代產業園的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由常州市亞瑪頓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設立,項目全部達產后,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薄、超白特種光電玻璃原片生產基地。如此龐大的項目,從洽談到項目簽約,僅用了37天,創下令人驚嘆的“鳳陽速度”。

為什麼這麼快?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張全開打開微信,點開鳳陽縣“硅谷智能”項目幫辦微信群,答案就在這裡。

“縣幫扶領導、相關單位負責人全在群裡,我們遇到的各類問題,在其他地方可能需要幾天才能解決,但在鳳陽,隻要在群裡說一聲,立刻就有幫扶領導在網上協調解決,這更堅定了我們在鳳陽投資的信心。”張全開說。

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生產力。“以前用資源吸引人,現在靠服務吸引人。”鳳寧現代產業園副主任曹啟兵坦言,園區內每一個大項目都有一個“幫辦群”,真正把高效服務落到實處。

夏季高峰及時保障用電,停水停電提前告知,園區領導24小時在線服務……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切實感受到滁州人的熱情好客。張全開還自發當起了鳳寧現代產業園的“推廣大使”,以商招商,帶來了好幾家上下游企業入駐園區,主動尋求合作。

揚帆逐浪高,區域協同今勝昔。曾經的百畝荒地化身為千億硅谷智匯大基地,推動鳳陽優化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

汊河經開區。韓琦富 攝

從“雙城生活”到“同城發展”

到今年,華非鐵路公司市場部部長張廣偉來滁州市來安縣汊河鎮工作十年了。他家住在南京市浦口區,十年前,因為交通不便,每周才能回家一次,而現在沿著G104國道,他每天下班都開車回家。

“聽上去跨省很遠,但其實開車回去隻要半個小時,等以后城際鐵路修好了,回家隻要十幾分鐘,就像生活在一個城市裡。”張廣偉指著離工廠不遠,正在修建的滁寧城際鐵路說,“這幾年,變化太大了。”

一體發展,交通先行。距離南京江北新區核心區直線距離僅40公裡的滁州,仍在不斷拉近與南京的距離。

去年5月,南京市將公交604路和D13路終點站延伸至滁州境內,這使得滁寧兩地的跨省公交線路增至3條,交通一體化便捷了出行,更擴大了南譙、來安、浦口等多地間的“朋友圈”。

毗鄰公交打通跨省出行“最后一公裡”,而軌道交通和高鐵則讓“異地同城”成為現實。2018年12月,總投資165億元的滁寧城際鐵路一期工程順利開工,待建成通車后,滁寧兩地交通時間將縮短至10分鐘,為滁州深度融入長三角提供“硬核”保障。

目前滁州市與南京江北新區銜接的省際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4條、普通國省干線公路15條,與南京相連的多個“斷頭路”被打通,一個內聯成環、外聯成網的大江北“半小時”通勤圈基本形成。

城際交通的便利,也讓滁寧“同城效應”開始凸顯。“在南京及浦口的輻射帶動下,近年來滁州經濟總量躍居全省第三,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隨著滁寧交往活動的日益頻繁,滁寧同城化發展指日可待。”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說。

國道省道暢達無阻、高速公路縱橫交織、城際鐵路加速推進……基礎設施提力增速,見証了無數滁州人遠行時的意氣風發、歸來時的躊躇滿志,也會讓滁州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征程中越走越通暢。

滁州市第四小學挂“南京市夫子廟小學烏衣分校”校牌。周坤 攝

從遙不可及到觸手可及

整齊的隊列,鏗鏘的演講,互動的課堂——走進滁州市第四小學,一種奮發向上的激情扑面而來。每周二、周四中午,在學校的天雁少年宮裡,合唱團、舞蹈等社團活動,成為學生最開心的時刻。團結、協作的“天雁少年”,也成為該校獨特的學校文化品牌。

“重視學校品牌建設,正是我們和南京市夫子廟小學合作辦學過程中,學習了他們的先進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滁州市第四小學副校長夏菲說。

2016年11月25日,滁州市第四小學與南京市夫子廟小學成功牽手,滁州市第四小學挂“南京市夫子廟小學烏衣分校”校牌,引進夫子廟小學教科研模式和校園文化建設理念,進一步推進滁寧兩地教育合作辦學邁向縱深。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去年12月26日,滁寧兩地簽署了《南京市與滁州市教育合作協議》,圍繞“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主題,兩地教育部門通過建立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合作辦學機制、定期交流互訪機制、定期輪值會議機制,實現兩地教育“同頻共振”,共同打造“教育一體化”名片。

“‘教育一體化’讓滁州的孩子們,在家門口享受到先進的教育理念,曾經看似遙不可及的教育資源,如今變得觸手可及。”滁州市南譙區教體局基教股股長陳寶喜說。

除了教育領域,滁州和南京還在醫療衛生方面摁下共建共享“快進鍵”。滁州公立醫院與南京知名醫院建立了廣泛的學術和診療合作關系﹔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汊河分院正式運營﹔南京兒童醫院在滁設立分院,年就診人數超過10萬人次……

截至去年底,滁州市參保人員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已超7萬人次,其中在長三角地區的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異地就醫結算的接近一半。

數字背后,是參保人員不再兩地奔波的喜悅,個人墊付醫藥費和等待周期長等一系列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讓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長三角衛生健康一體化的紅利。

獨行快,眾行遠。站在新的時代起點上,滁州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民生“幸福圈”,一體化發展帶來的民生變化和生動故事,會越講越精彩,發展成果將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群眾。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