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進入繁忙的“三夏”時節,鳳台縣桂集鎮農民蔣玉中對這個麥季的收益格外期待——

“產量高、品質優,咋能不增收?”

2020年05月28日07:30  來源:安徽日報
 

黃金鋪地,老少彎腰。5月27日,我省主產區小麥全面開鐮,江淮大地進入繁忙的“三夏”時節。

隨著收割機的普及,農民彎腰割麥已成歷史,但豐收的心情一如既往。5月27日上午,記者來自到鳳台縣桂集鎮大王村,農民蔣玉中正在田頭四輪車邊守著。麥田裡,幾輛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忙著收割。

“今年收成好!你看這小麥顏色就看出來了。”59歲的蔣玉中喜滋滋地說。眼前,陽光下的麥田呈現出迷人的金黃色,微風吹來,麥浪起伏。走近看,沉甸甸的麥穗低著頭,隱約可見琥珀色的麥粒。掐下一穗搓開,輕輕一吹,手掌裡的麥粒飽滿圓潤,摸上去有輕微的蠟感。放進嘴巴嚼幾下,便感到“面筋”的勁道。

“現在收麥子輕鬆,提前多少天就聯系好農機了。我這400多百畝麥子,幾台機器一天就能收完。”蔣玉中反映,今年機收價格60元一畝,比去年便宜點。收過的麥子拉回去烘干,有企業上門收。秸稈打捆有養牛羊的人上地頭來拉,“種地是越來越科學,也越來越輕鬆”。

鳳台縣農業農村局農機股股長高杰介紹,全縣計劃完成小麥機收67萬畝,機收率99%以上,投入收割機4000台左右,5天到7天時間完成搶收任務。而全省將投入20萬台收割機,預計10天就可搶收完畢。

正聊著,收割機轟鳴著靠過來,伸出卸糧筒對准四輪車車廂,新收的麥子“嘩嘩嘩……”淌下來。老蔣晒得黝黑的臉笑開了花,露出一口白牙。他伸手接住一捧麥子遞給記者看:“你看,一個病粒子也找不到!最低也是三等麥。”

“你看產量怎麼樣?”記者問。“畝產800斤沒問題,就這我還不滿足哩!”蔣玉中驕傲地說,現在收的是外圍的,再往裡長勢好,感覺900斤有把握。

鳳台縣以稻麥輪作為主。多年來我省稻茬麥區產量相對較低。為此,我省集中力量進行技術攻關,去年開始推廣小麥高畦降漬種植技術示范。從種植表現看,可以畝增產15%左右。“今年我省稻茬麥整體表現比去年好,增產明顯。”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汪建來說。

品質好,則與今年下大力氣防治赤霉病密切相關。今年全省落實赤霉病防控財政資金6.28億元,是上年的3.1倍﹔投入統防統治組織6193個、現代植保機械23439台套,防控8692.8萬畝次。統防統治、高效藥劑應用處國內領先水平。鳳台也不例外。“今年共整合各項資金1350萬元,用於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及病虫害統防統治。”鳳台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產量高、品質優,老蔣對這個麥季的收益格外期待。“產量高、品質優,咋能不增收?”談到效益,蔣玉中反映前些年種麥子確實不行,虧本。最近兩年好起來,主要是搞訂單麥子,品種都改成企業需要的優質品種,銷路好,價格也不錯,“我這幾百畝都是給正大集團種的訂單麥。”

“全縣優質專用小麥有62.5萬畝,佔全縣小麥面積的92%。落實訂單生產54.4萬畝,佔比81%。全縣優質專用小麥種植主體273個,簽訂訂單企業16個。”高杰說。而在全省,今年優質專用小麥面積比重首次超過一半。

“到底一畝地純收入能有多少?”記者笑著問。老蔣撓撓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純的怎麼也得有個三四百元吧!哦,我要回家送麥子了,搶收搶種,時間可耽誤不起!”蔣玉中一邊高興地說,一邊爬上四輪車。(記者 史力)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