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小康看安徽”系列報道

安徽蒙城:增收致富有了“源頭活水”

韓震震

2020年05月14日16:16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安徽省蒙城縣岳坊鎮,姜飯棚村的千余畝葡萄園郁郁蔥蔥。每天一大早,69歲的王永坤就來這裡打掃衛生、除草,臨近中午就騎著電動車回家吃飯,路上隻需幾分鐘。因病致貧的王永坤,2017年脫貧后,收入來源主要是低保和公益性崗位。隨著村裡產業的發展,他的收入不但每月可以多個一兩千元,還能越來越穩定。

蒙城是安徽首批成功摘掉“貧困帽”的四個縣之一,2018年以來,該縣提出“縣摘帽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而是鄉村振興的起點”,抓產業就業,促生產生活,挖掘好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的“源頭活水”,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脫貧質量不斷鞏固提升。

王永坤打工的葡萄園,是蒙城縣道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是葛維超。2013年,葛維超開始在姜飯棚村流轉土地種植葡萄,如今僅在周邊就流轉土地千余畝。

“我們流轉土地,每畝每年1000元,比周邊都要高。現在我們在打造線上生態農場,把更多的土地流轉過來,採取游客認領、公司運作、貧困戶進行田間管理的模式,通過產業發展、增加就業,以帶動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葛維超說。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和基礎。2019年,蒙城縣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總數13290個,覆蓋60個貧困村、21754戶貧困戶。此外,全縣60個貧困村每村建設1個產業扶貧園區,59個貧困村特色主導產業達到省產業標准。

產業發展,厚植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力,而促進就業,則是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

走進岳坊鎮代堯村,蓮藕基地一眼望不到頭,而在採訪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村裡貧困戶的精神狀態。

在藕塘之間的田埂上,49歲的村民戴新永衣著簡單卻很干淨,看到有人到訪,主動上前打招呼,大方地回答大家的提問。而就在4年前,他還生活在貧困之中,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2015年開始在蓮藕基地務工,每月工資1600元左右,旺季最高能拿3000多元。有穩定的收入,2016年就脫貧了。自己能掙錢,心裡踏實,以后生活肯定越過越好。”戴新永說。

隨著代堯村及周邊區域的產業發展,用工需求量持續增加,2020年3月,戴新永有了新身份——代堯村勞務服務公司員工。

“一方面是周邊用工需求增加,一方面很多外地人來投資,人生地不熟。我們成立公司,把村裡的勞動力組織起來,村民不用到處找活干,各個合作社、基地有用工需求,就直接跟公司聯系,一舉多得。”代堯村黨總支書記戴同陽介紹,目前公司員工有12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9人。

牢牢把握就業脫貧著力點,近年來,蒙城縣大力推廣“三業一崗”就業扶貧模式,深入實施“蒙城老鄉·請你回家”和助力青年學子創業活動,積極開發扶貧公益崗位,促進貧困人口就近就業。

今年面對疫情,蒙城縣深入實施“四幫四促”措施,多渠道引導貧困戶務工就業。截至目前,貧困勞動者累計外出務工31676人,比2019年增長14.44%,實現有務工意願貧困勞動者未就業人數清零目標。  

(責編:吳西露、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