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雨山區棚改:改的是房子 變的是生活

汪瑞華

2020年05月13日08:42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趁著天好,馬鞍山市雨山區平湖街道的黃寶宇一家,正忙著騰出搭建的廚房和衛生間,帶頭在老舊小區裡主動拆違。

“終於要拆了,就等著搬新家!”56歲的黃寶宇,即將告別“二十多歲”的老房子,是他多年的心願。

兩張床、一個簡易灶台、一方七八十年代的矮櫃、幾把破舊的桌椅和並不起眼的電器,拼湊起棚戶區居民黃寶宇的幾乎所有家當。

老黃曾是十七冶下崗工人,年輕那會兒,立過功,也受過傷,落下了殘疾。如今,家裡4口人,全都擠在還是1996年搬進的過渡房裡。40平方米的小屋被隔成了兩間,“我已經在這裡住了24年!”老黃告訴記者,就這還是當年單位臨時提供的宿舍。

正在拆違的雨山區平湖街道三台小區。陶濤攝

平湖街道是馬鞍山市老城區之一。老黃所住的三台小區,有200多戶居民,是當地規模趨於中等的集中棚戶區,原為十七冶安置房,周邊多為生產型企業,年代久遠且不說,危房殘損、街巷擁堵、污水橫流,老舊小區的毛病,幾乎佔了個遍,而且衛生條件差,火災隱患大,是全國文明城市馬鞍山的一處“瘡疤”。

“由於地勢低矮,加上地下走水管道狹窄,隻要一下雨,混著下水管網的污水就會倒灌,往返家中必須拿磚頭墊著腳,才能蹚著往前走。”老黃回憶說,尤其到了梅雨季節,家裡的牆面、地面就跟被水淋過一樣,透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少數居民選擇搬離,小區整體搬遷的群眾意願十分強烈。

按照任務目標,2020年雨山棚戶區改造計劃戶數為4093戶,其中平湖街道佔2123戶,約為全區總戶數的50%。目前,已先期啟動了三台小區棚戶區改造項目。

為推進棚戶區征收,立足現狀,雨山區成立了棚改征收工作總指揮部,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並下轄三個分指揮部,按照“一個棚改項目、一名區領銜領導、一套征收方案、一支工作隊伍”的思路,分工包保,一抓到底,有針對性地逐步開展。

無獨有偶,除了平湖街道之外,雨山區向山鎮今年的棚改任務也不輕鬆,6個棚改地塊,需要征收改造住宅913戶,非住宅7家。另外,佳山鄉8個棚改地塊,需征收改造住宅613戶,採石街道3個地塊需征收改造住宅404戶。

其中,向山鎮陶村地塊涉及征收改造住房467戶,因地勢低窪,周邊企業較多,當地住戶常年受粉塵、噪音、污水等環境影響,群眾反映強烈。由於拆遷成本高,一直難以啟動。2019年,棚改政策東風吹到向山鎮,陶村棚改被提上議事日程,群眾多年的渴盼有了頭緒。

單從數據上來看,今年雨山區棚戶區改造,時間緊、任務重,考驗無處不在。

“群眾的支持理解、主動參與是做好棚改工作的根本。”雨山區平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謝宜家說,一方面群眾住了幾十年,有感情﹔另一方面,許多居民都有過高期盼,但凡有一戶拆不動,就會導致一片拆不動。

針對此,身為平湖街道棚改指揮長的謝宜家坦言,百姓願意搬,但也有顧慮。在他看來,搬遷的思想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一對一”,隻有這樣,才能讓住戶搬得動、搬得穩。

“好政策”讓百姓吃下“定心丸”。“此次棚改同步實施貨幣補償、產權調換兩種安置政策。其中,產權調換實行現房、期房‘雙安置’,在期房就近回遷安置的基礎上,還為搬遷居民提供了1500套存量現房。”雨山區征管中心主任舒曲玲介紹道。

“區域內老人多、困難戶多,征收政策需要反復講、多次講。”雨山區副區長薛明飛說,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以及入戶等方式對征收政策進行全方位宣講。此外,征遷過程做到所有補償調查資料、人員安置、房屋分配全程公開,為的就是打消住戶的顧慮。

受疫情影響,早在3月底之前,雨山區就對棚改地塊房屋、居住人口進行了走訪調查。4月份以來,啟動了16個項目的入戶走訪並實施了模擬征遷,支持率在90%以上,向山鎮陶村地塊項目400多戶的支持率更是達到了98%。

“棚戶區改造事關群眾居住條件的改善,更事關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薛明飛說,在這件事情上,不能隻算經濟賬,更要算好民生賬,真正讓百姓改的是房子,變的是生活。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