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心理與身體防護同樣重要

2020年01月26日19:34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合肥1月26日電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場戰爭無法戰勝。眼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各類關於疫情的信息鋪天蓋地。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季益富教授表示,面對疫情,在強調身體防護的同時,心理防護同樣非常重要,各類疫情信息易於造成恐慌,而恐慌造成的心理危害同樣不容小覷。

面對這個全新的未知病毒,從心理上講,“不確定感”容易導致人們的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同時也會因憤怒而對外界進行指責。這種焦慮和恐懼情緒因為人們對隔離、“封城”的誤解以及網上的一些謠言煽動而加劇,導致過度恐慌,甚至崩潰。過度恐慌會從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對我們造成傷害。

不良情緒導致免疫力下降

已有的研究証實,過度的焦慮和恐懼情緒會導致機體免疫力的下降,而免疫力下降是導致人生病的重要前提。其實,我們的身體裡有著各種各樣的病毒、病菌存在,隻有在免疫力下降時才會致病。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嚴重病例和死亡病例,多是抵抗力低下,或者合並有多種軀體疾病的人。因此,我們要盡量保持穩定的情緒,避免自身免疫力下降。對某些因過度焦慮和恐懼而難以睡眠的人,可以去(精神)心理專科醫院救治,在醫生的指導下短時服用點助眠藥,保証充分的休息。

過度恐慌對心理有何危害?

網絡和新媒體的發展使得我們獲得各種信息的渠道倍增,幾乎是轟炸式的,其中包含大量的垃圾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給我們帶來“替代性創傷”。所謂“替代性創傷”,是指“在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后,損害程度超過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緒的耐受極限,間接導致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這些異常現象,通常都是出於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精神崩潰”。造成“替代性創傷”的信息很多在后來都被証實為謠言。一些信息含有攻擊性內容,也容易激活我們的憤怒情緒。而我們把謠言和攻擊性的內容不斷地轉發到朋友圈,會繼續給親朋好友帶來“替代性創傷”!

季益富教授建議,如果感到很恐慌的話,就請放下手機,不要時刻都在刷屏,定時查看官方新聞即可,減少不良信息的“替代性傷害”。同時,也盡量不要轉發未經証實的信息。

為什麼說恐慌是我們的敵人?

其實,冬季本就是感冒、流感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以前我們可能在家休息休息,去醫院的都不多。而現在,在極度的恐慌情緒下,有點感冒發燒症狀的都要求查肺炎,有的人會對號入座,堅信自己就是肺炎,甚至會認為自己的病情被醫生被耽誤了。

恐懼會加劇身體不適症狀和感覺(瀕死感),感到自己馬上就要死了。而有害的信息是這種恐慌的助燃劑,有突然倒地不能動的,可能是心肌梗塞或腦梗塞發作(過度的不良情緒加休息不好是最常見的誘因),也可能是驚恐發作(急性焦慮發作)。而恐慌使病人過度粘著醫生,甚至攻擊醫生,造成就診秩序混亂,醫生工作量超負荷。而大量病人涌入醫院不願離開,感染者和非感染者混在一起,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

季益富教授呼吁,希望大家在就診時心態平和一點,不要被恐慌左右。

如何穩定恐慌的情緒?

首先要消除對“隔離”和“封城”的誤解。隔離、觀察不是歧視,是對生命負責。有疫區接觸史的最好呆在家裡不出去,自我隔離兩周,戴口罩、勤洗手、休息好最重要。

適度的焦慮和恐懼對我們並非都是有害的。它會讓我們重視起這件事來,做好足夠的防護措施。已有的研究表明,增加健康教育的次數,可以大量減少非典等傳染性疾病的流行。

季益富教授表示,減少過度焦慮和恐懼的有效辦法,一是增加疾病知識的儲備,二是對非官方和網上信息來源進行篩選、判斷,三是加強科學的防護。這個春節正好可以宅在家裡“葛優躺”,把平時想看而沒時間看的書看看,平時想追而沒時間追的電影和電視劇可以安心地追一追。越是在困難和恐懼時越需要親密關系的鼓勵和撫慰,可以通過視頻方式多對父母、愛人、孩子、親朋好友、身邊人表達自己的愛。

同時也提醒疫區的人不必自責,造成這次疫情的是全新的“新型冠狀病毒”,人們認識它需要有一個過程,我們不能過度地指責、攻擊疫區人員。更多的寬容、理解,積極配合防控措施,是我們能做到而又真正有益的。(楊賽君 周潔 朱世玲)

(責編:馬玲玲、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