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態環境廳倡議:不放煙花爆竹 新春化風成俗

2020年01月22日07:39  來源:安徽日報
 

  春節就在眼前。在這個中國人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裡,放鞭炮是綿延數千年的傳統習俗。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在霧霾不時來襲的當下,家家戶戶放鞭炮,環境容量無法承載,春節與霧霾就可能“不期而遇”。藍天需要大家共同保衛。省生態環境廳倡議全省廣大居民自覺不燃放煙花爆竹,過一個清新、環保、安全、低碳的春節。

  燃放煙花爆竹,給環境帶來哪些危害?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大量顆粒物和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氣體,嚴重影響空氣環境質量﹔燃放產生大量噪音,燃放區域噪音遠遠超過人的聽覺范圍和耐受限度,帶來噪聲污染。

  燃放煙花爆竹,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還存在安全隱患。在相對密集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容易引發火災,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健康、不要霧霾,要新鮮空氣、不要煙花爆竹”成為共識。

  作為藍天保衛戰的一項重要舉措,合肥、蕪湖、阜陽等多地近年來相繼出台規定,在城市建成區禁燃禁放煙花爆竹,對違規燃放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並處以罰款。監測數據反映出禁放的環境效益。如阜陽市2018年春節實施禁放,除夕當晚7時至11時PM2.5、PM10濃度較上年同期均下降60%。今年,全省16個市在城市建成區禁燃禁放,不少縣城限制燃放。

  藍天是所有人的藍天,保衛藍天需要大家一起行動。省生態環境廳倡議,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自覺帶頭不購買、不燃放煙花爆竹,同時引導和帶動身邊人員積極響應倡議﹔廣大居民自覺不燃放煙花爆竹,選擇喜慶音樂、鮮花等新穎的節慶方式,過一個低碳環保的新春佳節,使生活環境更加文明安全、潔淨宜居。

  不放煙花爆竹,民俗專家怎麼看?在省民俗學會會長王賢友看來,隨著時代變遷,年俗呈現出“變與不變”的時代特征。“變”的是,微信拜年、旅游過年等為節日注入新元素,煙花爆竹因危害多而被禁燃限放,需要大家轉變節日慶祝方式。“不變”的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過年的精神內核從未改變,那就是對親情的召喚、對吉祥的祈願。

  “不放鞭炮,年味還有很多種‘打開方式’,如貼春聯、給壓歲錢、吃年夜飯、拜年、逛廟會、鬧元宵、旅游、播放喜慶音樂等,這都在發揮過年的功能。”王賢友表示,親友間可通過綠色、環保的方式表達良好的祝願,過個祥和、清新年。(夏勝為)

(責編:關飛、李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