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新舊相輝”的原則,新糧倉保留了筒倉、鐵軌等工業印記,同時融入現代設計理念。
“靚淮河”不僅是一條生態廊道,更是一條文化紐帶。沿河26公裡,蚌埠將大禹文化、碼頭文化等歷史元素融入景觀設計。
從中國科大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從大科學裝置到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合肥正以“科創文化”驅動旅游新模式。
陽春三月,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谷陽城遺址公園內繁花似錦。15萬株櫻花如雪似霧,40余種珍稀品種綿延成海,與戰國古城牆相映成趣,構成一幅跨越千年的詩意畫卷。
傍晚,青石板鋪就的安慶倒扒獅街上,英國小伙David Taylor舉著自拍杆穿梭在雕花門廊間,手機鏡頭掃過屋檐下懸挂的油紙傘,定格在街角戲台上水袖翩躚的黃梅戲演員。
“我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尤其痴迷於一些非遺技藝。徽派建筑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日,在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阿琳娜披薩咖啡店內,“洋老板”阿明細數著自己“扎根”宏村的緣由。
240小時過境免簽手續辦理專區、臨時入境卡智能填報終端、隨處可見的英文標識……走進黃山屯溪國際機場(下稱“黃山機場”),各種貼心服務讓外籍旅客直呼“太方便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愛上中國非遺,成為中國非遺的傳播者。在千年陶鄉安徽省潛山市痘姆鄉,也吸引著一批又一批“老外”前來領略陶器燒制技藝。